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储能系统锂电池循环寿命测试中容量衰减率的计算方法

三方检测单位 2021-12-28

电池循环寿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储能系统中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直接决定了设备运行成本与可靠性,容量衰减率作为评估循环寿命的核心指标,反映了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后有效容量的下降速度。准确计算该指标不仅能支撑电池寿命预测,也是优化储能运维策略的关键。本文围绕储能锂电池循环寿命测试场景,详细拆解容量衰减率的计算逻辑、常用方法及实操注意要点。

容量衰减率的基础定义与测试场景关联

在储能锂电池循环寿命测试中,容量衰减率是“单位循环次数内电池容量的相对或绝对下降量”,核心是建立“容量损失”与“循环次数”的量化关系——这区别于静态的容量保持率(某循环后剩余容量/初始容量),更聚焦“衰减速度”的评估。

举个例子:某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初始容量C0=100Ah,100次循环后容量C100=95Ah,容量保持率是95%,但绝对衰减率为(100-95)/100=0.05Ah/次,相对衰减率为(1-95/100)/100×100%=0.05%/次。前者仅说明当前剩余容量,后者明确了“每循环一次容量下降0.05Ah或0.05%”。

需强调的是,储能电池循环测试通常模拟实际运行场景(如峰谷套利的充放电模式),因此衰减率计算必须基于一致的测试条件(充放电电流、截止电压等),否则数据失去可比性。

计算前的核心参数准备:初始容量与循环容量数据

初始容量C0是计算基准,准确性直接影响结果。行业通用做法是:电池化成后,按制造商“容量标定流程”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以某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标定步骤为“恒流充至3.65V(0.5C)→恒压充至电流0.05C→静置1小时→恒流放至2.5V(0.5C)”,3次测试结果为100.1Ah、99.8Ah、100.3Ah,取平均得C0=100.1Ah。

循环过程中的容量数据Ck需“定期标定”:每完成50次循环(用储能实际充放电Profile),就按标准流程测一次容量。例如某电池每50次循环测一次Ck,得到k=50时C50=98.5Ah、k=100时C100=97Ah、k=150时C150=95.5Ah。

此外需记录标定时的环境温度——温度影响电池容量(如25℃为标准,每升1℃容量增0.1%),后续计算需用温度修正系数Kt(Kt=1+0.001×(T-25))将Ck修正为标准温度下的容量Ck’=Ck/Kt。

常用计算方法1:线性衰减模型的应用

线性衰减模型适用于电池“稳定衰减阶段”(通常前500-1000次循环,磷酸铁锂更长),假设容量随循环次数线性下降,计算公式分两种:

1、绝对衰减率(γ_abs):单位循环次数的容量下降绝对值,公式γ_abs=(C0-Ck)/k。例如C0=100Ah,k=200次时Ck=90Ah,γ_abs=(100-90)/200=0.05Ah/次,即每循环一次容量少0.05Ah。

2、相对衰减率(γ_rel):单位循环次数的容量下降相对值,公式γ_rel=(1-Ck/C0)/k×100%。同上例,γ_rel=(1-90/100)/200×100%=0.05%/次,即每循环一次容量下降0.05%。

线性模型的优势是计算简单、直观,能快速判断衰减速度。但当循环次数超过2000次,电池进入“加速衰减阶段”,线性假设失效,需切换非线性模型。

常用计算方法2:非线性衰减模型的处理

当电池进入“加速衰减阶段”(容量下降速度随循环次数加快),需用非线性模型。常见的有指数衰减和幂函数衰减模型。

指数衰减模型公式为Ck=C0×e^(-αk),α是指数衰减系数。计算时对公式取自然对数,得α=-ln(Ck/C0)/k。例如某三元锂电池C0=100Ah,k=300次时Ck=85Ah,α=-ln(85/100)/300≈0.00054/次——每循环一次,容量以0.054%的指数速率衰减。

幂函数衰减模型更适合“加速衰减后期”,公式为Ck=C0×(1-βk)^n(n>1时加速衰减)。例如某电池k=1500次时Ck=70Ah,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多组数据(k=500→C=88Ah、k=1000→C=78Ah、k=1500→C=70Ah),得β≈0.00012,n≈1.2——此时衰减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加快,符合三元锂特性。

非线性模型参数需用Origin、Matlab等工具曲线拟合,需至少5组Ck与k的数据,确保参数准确。

计算中的关键注意事项:避免误差的实操要点

1、容量标定一致性:每次标定的充放电电流、截止电压必须完全一致。例如某测试中,某次标定充电电流误设为0.6C(标准0.5C),导致Ck比实际高5%,该数据需剔除。

2、异常数据处理:若某循环后Ck突然下降10%,但后续循环恢复,可能是设备故障,需剔除该数据。例如某电池k=250次时C250=85Ah(前一次C200=90Ah),但k=300次时C300=89Ah,说明C250是异常值,应删除。

3、循环次数准确计数:储能系统的“一个循环”是“一次充电+一次放电”,不能只计充电或放电次数。例如某系统一天充电2次、放电2次,实际循环次数是2次,而非4次。

4、数据溯源:所有C0、Ck、循环次数、温度数据需记录在案,便于后续验证——这是储能项目验收时的重要依据。

实际案例:某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衰减率计算

以某1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为例,初始容量C0=100Ah,循环测试采用“峰谷套利充放电模式”(白天放电(1C)、晚上充电(0.5C)),每50次循环标定一次容量,数据如下:k=50→C50=98.5Ah、k=100→C100=97Ah、k=150→C150=95.5Ah、k=200→C200=94Ah、k=250→C250=92.5Ah。

用线性模型计算:γ_abs=(100-92.5)/250=0.03Ah/次,γ_rel=(1-92.5/100)/250×100%=0.03%/次——说明前250次循环,每循环一次容量下降0.03Ah或0.03%。

用指数模型拟合:取k=50、100、150、200、250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α≈0.00031/次——指数衰减率约0.031%/次,与线性模型结果接近,说明该电池仍处于稳定衰减阶段。

计算时需注意:所有容量标定均在25±2℃下进行,无需温度修正;数据无异常值,直接使用;循环次数计数准确(每“充电+放电”为一次循环)。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