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

能源电力

服务热线:

光伏组件性能测试报告中填充因子偏低的可能原因

三方检测单位 2022-01-20

光伏组件性能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填充因子(FF)是光伏组件性能测试中的核心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池片将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转化为最大输出功率(Pmax)的能力,计算公式为FF = Pmax/(Voc×Isc)。FF偏低会直接导致组件输出功率下降,是组件性能不达标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电池片特性、封装工艺、测试条件等维度,详细分析FF偏低的具体成因,为组件性能优化提供针对性参考。

电池片串联电阻(Rs)过大

串联电阻(Rs)是影响填充因子(FF)最直接的参数之一,根据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Rs会导致电流通过时产生额外的电压降,从而压缩IV曲线的“矩形度”,最终降低FF。Rs主要由金属接触电阻、半导体体电阻和 emitter 区电阻三部分组成,任何一部分的增大都会整体提升Rs。

金属接触电阻过大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银浆印刷工艺缺陷会导致栅线的宽高比不合理——若栅线过细或过薄,与硅片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会显著上升;若银浆的纯度不够或含氧量高,本身的导电性下降,也会增加接触电阻。此外,焊带与栅线的焊接质量不佳,比如焊接温度过低导致虚焊,或焊带表面氧化形成绝缘层,都会进一步增大接触电阻。

半导体体电阻增大也会拖累FF。比如,硅片的掺杂浓度不足或不均匀——p型硅片若硼掺杂量过低,体电阻会升高,电流通过硅片时的电压降增大;若掺杂过程中出现“死层”(即表面掺杂浓度过高但内部过低),会导致体电阻分布不均,局部Rs过大。另外,硅片厚度过薄(如小于150μm)虽然能减少光吸收损失,但也会增加体电阻,尤其在大电流情况下,电压降更为明显。

电池片并联电阻(Rsh)过小

并联电阻(Rsh)代表电池片的漏电流特性,Rsh越小,漏电流越大,会导致IV曲线在低电压区的斜率变陡,FF显著下降。Rsh主要与电池片的pn结质量和边缘绝缘性相关,任何导致漏电流增加的因素都会降低Rsh。

边缘绝缘处理不当是常见诱因。比如,刻蚀工序未能完全去除电池片边缘的emitter层(即n型扩散层),导致边缘形成“漏电流通道”——当电池片工作时,电流会从边缘的emitter层直接流向基底,绕过pn结,形成大量漏电流。若刻蚀深度不足或边缘有毛刺,这种漏电流会更严重。

pn结缺陷也会降低Rsh。例如,扩散工艺中温度不均会导致pn结深度不一致,局部区域的pn结过浅或过深,形成“弱结”,少子容易在此处复合,产生漏电流;硅片内部的位错、空位等缺陷,会成为复合中心,增加少子的复合速率,导致漏电流增大。此外,电池片表面若沾有金属离子(如铜、铁),这些离子会形成深能级陷阱,进一步加剧漏电流。

电池片参数失配

组件由多片电池片串并联组成,若电池片的Voc、Isc、FF等参数差异过大,会导致“失配损失”,其中FF下降是典型表现。失配的核心是:串联电路中,电流由最小的Isc决定,而电压由各片Voc之和决定,若某片电池片的参数偏离群体,会打破整体的电流电压平衡。

分选精度不足是主要原因。例如,电池片分选时若将不同档位的Voc或Isc混装,比如某片电池片的Isc比其他片低5%,则整个串的电流会被限制在该Isc值,同时该电池片会承受反向电压,导致漏电流增大,FF下降。即使同批次电池片,若生产工艺波动(如扩散时间差异、烧结温度波动),也会导致参数不一致,比如相邻两片电池片的Voc差异超过20mV,就可能引发失配。

另外,电池片的“衰退不一致”也会导致后期失配。比如,某片电池片因封装缺陷(如气泡)导致衰减更快,其Isc和Voc下降幅度大于其他片,会逐渐成为“拖后腿”的组件,FF随失配程度加剧而持续降低。

封装工艺导致的电路连接问题

封装工艺是将电池片转化为组件的关键环节,若电路连接出现问题,会直接增加Rs或降低Rsh,导致FF下降。常见的连接问题集中在互联条、焊带和接线盒三个部分。

互联条焊接不良是首要因素。互联条(即焊带)用于连接相邻电池片的栅线,若焊接温度过高,会熔化栅线的银浆,导致栅线断裂或与硅片脱离,形成“断栅”;若温度过低,焊带与栅线的结合不紧密,会产生虚焊,增加接触电阻。此外,焊带的材质问题也不可忽视——若焊带的镀锡层厚度不足,长期使用中会氧化,形成绝缘层,进一步增大接触电阻。

接线盒故障也会影响FF。接线盒内的二极管(用于防止热斑)若正向压降过大,或端子松动、氧化,会增加整个电路的Rs。例如,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从0.5V增大到0.7V,会导致组件的总电压降增加,FF下降约1%~2%。另外,接线盒的密封不良导致进水,会引发端子腐蚀,同样会增大Rs。

层压工艺缺陷也会间接影响连接。比如,层压时EVA的交联度不足(如低于80%),会导致电池片与EVA的粘结力下降,产生气泡——气泡不仅会遮挡光线,还会导致电池片的散热不良,温度升高,Rs增大;若层压时压力不均,会导致互联条偏移,与栅线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大。

电池片隐裂或破碎

隐裂是电池片表面无明显裂痕但内部结构受损的缺陷,是FF偏低的“隐形杀手”。隐裂会破坏电池片的内部电路,增加Rs,同时产生大量复合中心,降低Rsh,双重作用下FF会显著下降。

封装过程中的应力是隐裂的主要来源。比如,层压时压力过大(超过0.3MPa)或层压速度过快,会导致电池片受到瞬间冲击,硅片内部的晶格结构断裂;若EVA的粘度不合适(如过高),层压时会对电池片产生拉扯力,引发隐裂。此外,电池片的摆放位置不当,比如边缘超出玻璃或背板的支撑范围,也会在层压时因受力不均产生隐裂。

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震动也会导致隐裂。比如,组件运输时若未固定牢固,会在颠簸中受到撞击,电池片内部产生微裂纹;安装时若用硬物敲击组件边缘,或支架的平整度不足,会导致电池片局部受压,引发隐裂。隐裂的危害具有滞后性——初期可能仅导致FF轻微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裂纹会扩展,FF会持续降低,甚至引发热斑。

测试条件的非标准性

FF的测试结果高度依赖测试条件的准确性,若测试设备或环境不符合IEC 61215等标准,会导致FF测量值偏低,而非组件本身的性能问题。常见的非标准条件包括光照不均匀、温度偏差和光谱不匹配。

光照不均匀会扭曲IV曲线。太阳模拟器的光斑若不均匀(如中心光强比边缘高10%),电池片不同区域的电流会不一致,导致IV曲线的“肩部”变圆(即Voc附近的电流下降变缓),FF计算值偏低。例如,光斑不均匀度超过±5%时,FF测量误差可能达到3%以上。

温度偏差也是重要因素。FF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大Rs(金属电阻温度系数约为0.4%/℃,硅的体电阻温度系数约为0.6%/℃),同时降低Voc(温度系数约为-0.35%/℃)。若测试时组件温度未控制在25℃±2℃,比如实际温度为30℃,FF可能比标准值低1%~2%。

光谱不匹配会导致响应偏差。太阳模拟器的光谱需符合AM1.5G标准(即大气质量1.5,全球谱),若光谱中短波(<400nm)或长波(>1100nm)部分的能量不足,电池片的光谱响应会降低,导致Isc和Pmax下降,同时FF也会因电流电压的非线性关系而降低。例如,光谱不匹配度超过±10%时,FF测量误差可能超过2%。

电池片表面钝化效果不佳

表面钝化是减少电池片表面少子复合的关键技术,若钝化效果不佳,表面复合速率升高,会导致少子寿命降低,Rsh减小,同时Voc下降,FF也会随之降低。钝化效果主要取决于钝化膜的质量和界面态密度。

钝化膜缺陷是常见原因。例如,SiNx钝化膜若厚度过薄(<70nm),无法有效阻挡氧气和水分,导致表面氧化;若厚度过厚(>100nm),会增加光反射损失,同时界面态密度升高。Al2O3钝化膜若沉积时温度过低,会导致膜层致密性差,有针孔或裂纹,无法有效钝化硅片表面的悬挂键。

退火工艺不当也会影响钝化效果。例如,PECVD沉积SiNx后,若退火温度低于400℃或时间不足30分钟,钝化膜与硅片的界面无法充分形成“化学键合”,界面态密度(即悬挂键数量)会很高,导致表面复合速率增加。此外,退火时若通入的氮气纯度不足(含氧量>1%),会氧化钝化膜表面,降低钝化效果。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光伏组件性能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