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

服务热线: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耐光色牢度的加速测试方法

三方检测单位 2022-10-15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耐光色牢度是纺织品抵抗光照褪色的核心性能,直接影响户外服装、窗帘、家居面料等产品的使用寿命与外观稳定性。自然光照测试需数月甚至数年,难以满足行业高效质检需求,因此人工光源模拟的加速测试成为主流——通过精准控制光谱、辐照度与环境参数,在短时间内再现长期光照的褪色效果,是纺织品研发与质量管控的关键技术。

耐光色牢度的核心意义

纺织品在阳光或人工光照射下,染料分子会发生光降解:紫外线破坏共轭双键,可见光引发发色基团断裂,最终导致褪色、变黄或色光偏移。例如户外帐篷面料若耐光等级仅3级,夏季暴晒1个月便会明显发白;窗帘面料耐光差则会在半年内从浅蓝变为灰白,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与品牌口碑。对于品牌商而言,耐光色牢度是筛选优质供应商、规避售后纠纷的核心指标。

除了外观,耐光色牢度还关联功能性——防晒衣的UPF值会因面料褪色而下降,汽车内饰面料褪色可能引发塑料部件老化加速。因此,耐光测试不仅是“外观检测”,更是产品耐用性的核心保障。

加速测试的底层逻辑

自然光照测试的痛点是“慢”:一件衬衫面料在南方夏季需3个月才会明显褪色,而品牌研发新染料时,无法等待如此长的周期。加速测试的核心逻辑是“能量等效”——通过提高光源辐照度,在短时间内累计与自然光照相等的光能量,从而模拟长期褪色效果。

例如自然光照1000小时的能量为E,若加速测试用2倍辐照度(如自然光照辐照度30W/m²,加速用60W/m²),则仅需500小时即可达到等效效果。但需避免“过度降解”——若辐照度过高,会叠加热降解反应(光源散热导致试样升温),使染料分解方式偏离自然状态,结果失去参考价值。

氙弧灯加速测试法的原理与操作

氙弧灯是最接近自然光的加速光源,光谱覆盖紫外线(UV)、可见光(VIS)与红外线(IR),能完整模拟阳光的光谱特性。操作第一步是试样制备:从成品中取10cm×4cm的代表性部位(避开缝边、污渍或印花边缘),与多纤维贴衬(如ISO 105-F10的8种纤维)缝合成组合试样,确保贴衬与试样紧密接触(避免沾色测试误差)。

接下来设置参数:辐照度控制在300-400nm波段60W/m²(符合ISO 105-B02标准),温度40±2℃(避免热降解干扰),相对湿度50%-65%RH(模拟日常环境)。试样放入旋转式架台,与光源垂直,确保均匀受光。测试中每20小时取出试样,用灰度卡(GB/T 250)对比褪色情况,直至达到客户要求的等级(如4级)或规定时间(如100小时)。

氙弧灯法的优势是结果准确,与自然光照相关性好,适用于高端纺织品(如奢侈品服装、汽车内饰);缺点是设备成本高(进口设备约50万元),维护复杂——过滤片需每500小时更换,避免短波紫外线泄漏,且需定期用标准辐射计校准辐照度。

紫外灯加速测试的适用场景

紫外灯加速测试以紫外线为核心,分为UVA(320-400nm)与UVB(280-320nm):UVA模拟日常长波紫外线,适合快速筛选;UVB能量更高,用于测试高耐光要求的产品(如防晒面料)。操作时试样尺寸与氙弧灯法一致,但设备无需复杂过滤系统,成本仅为氙弧灯的1/5。

例如测试某款T恤面料,用UVA光源(辐照度0.8W/m²@340nm),24小时即可达到自然光照1个月的效果;用UVB光源(0.5W/m²@313nm),12小时就能看出差异。但需注意,紫外灯法无法模拟可见光引发的褪色(如某些红色染料仅在可见光下分解),因此仅适合研发阶段的快速筛选,不适合最终成品认证。

试样制备的标准要求

试样制备是测试准确的基础:首先需取“代表性部位”——如服装取前襟、袖子的主面料,避免用缝边或边角料(这些部位的染料浓度可能不同);其次要避免污渍、褶皱或整理剂残留(如柔软剂会影响染料的光稳定性);最后尺寸需符合设备要求(如10cm×4cm),与贴衬织物缝合时要平整,避免褶皱导致光照不均匀。

例如某实验室曾因用了缝边部位的试样,测试等级为3级,而主面料的等级实际为4级——缝边处的染料在缝制时受高温影响,耐光性下降。因此,试样必须来自产品的“有效使用部位”。

结果评估的量化方法

耐光色牢度的评估分为“褪色”与“沾色”两部分:褪色等级用灰度卡(GB/T 250)对比原始样,1级最差(严重褪色),8级最好(无变化);沾色等级用多纤维贴衬的沾色情况,同样用灰度卡打分。若需更精准的结果,可用分光光度计测色,计算CIE L*a*b*色差值ΔE*ab:ΔE<1.5对应等级5,ΔE1.5-3对应等级4,依此类推。

例如某款窗帘面料测试后,褪色等级为5级,沾色等级为4级,说明其耐光性良好,可满足家庭使用需求;若褪色等级仅2级,则需调整染料配方(如更换耐光性更好的分散染料)。

测试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应对

测试中常见的干扰因素需逐一规避:1、光源老化:氙弧灯的光谱会随使用时间变化,需每季度用标准板(如PTFE白板)校准;2、湿度波动:棉麻等吸湿性面料的耐光性会随湿度变化(湿度高会加速水解),需用恒湿机保持50%-65%RH;3、试样朝向:试样需与光源垂直,避免倾斜导致受光量不均(如某设备的试样架未旋转,固定位置的试样等级比旋转的低1级);4、贴衬选择:必须用标准贴衬(如ISO 105-F10),避免不同批次的贴衬影响沾色结果。

例如某品牌曾因湿度未控制好(测试时湿度达到80%),导致棉面料的耐光等级从4级降到3级——高湿度加速了纤维素的光降解,使染料更容易脱落。因此,环境参数的稳定是测试准确的关键。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