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洗色牢度测试在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的操作步骤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耐洗色牢度是评估纺织品在洗涤过程中颜色稳定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使用寿命与消费者体验,也是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的重要项目之一。其操作步骤需严格遵循标准规范,确保结果准确可比。本文将围绕耐洗色牢度测试的具体流程展开,从样品准备到结果记录拆解每一个关键环节,为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样品准备的关键要点
样品需从纺织品成品的主要使用部位截取,如服装前襟、家纺正面面料,避免边角料。尺寸需符合标准(如ISO 105-C06要求50mm×100mm),且包含经向与纬向纱线——不同方向的纤维排列会影响颜色脱落。对于多色或花纹纺织品,试样需覆盖主要颜色区域,如条纹布要包含所有条纹,花布要包含主要图案。样品数量需满足平行测试,一般准备2-3个相同试样,若结果差异大则增加数量重新测试。
测试前的材料准备
陪试布选择是关键,需用标准贴衬布(如ISO 105-F01的棉贴衬布),评估沾色情况;多纤维陪试布(含棉、毛、涤纶等)用于测试不同材质的沾色风险。洗涤剂需用标准品(如ECE或IEC洗涤剂),浓度严格按标准(如0.3%),不能用家用洗涤剂——其成分复杂会干扰结果。水的硬度需控制在250mg/L(钙镁离子浓度),硬度过高会降低洗涤剂活性,过低则可能增强褪色。此外,需准备不锈钢球(模拟机械摩擦)、缝线(白色棉线,方便拆解)等辅助材料。
洗涤程序的标准设定
程序设定需匹配测试标准,如ISO 105-C06、GB/T 3921-2008。温度根据产品场景选择:婴儿服装用40℃温和洗涤,工装用60℃强力洗涤,误差控制在±2℃以内。时间与温度匹配:40℃洗30分钟,60℃洗45分钟。机械作用强度按“洗涤类型”调整:A型(强机械)用100转/分钟滚筒,加10个直径6mm钢球;B型(弱机械)用40转/分钟,不加钢球。浴比(试样重量:水)固定为1:50,确保洗涤剂浓度均匀——1g试样对应50mL水,避免水量过多稀释洗涤剂或过少导致摩擦过强。
试样与陪试布的安装方法
将试样平放在两块陪试布之间(尺寸相同),多纤维陪试布需覆盖所有材质部分。用白色棉线缝合三边,留一边开口——防止洗涤时陪试布移位。缝线不能穿过试样测试区域,避免损伤纤维影响结果。安装后将组合试样轻轻放入洗衣机滚筒,避免重叠挤压;多个试样同测时,需保持间距防止交叉沾色。按标准加入不锈钢球:A型加10个,B型不加,模拟实际洗涤中的摩擦。
洗涤过程的实时控制
洗衣机需提前预热到设定温度,再放入试样——避免温度波动导致褪色不均。启动后监控温度: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确保全程在设定范围内(如40℃±2℃)。机械作用需稳定:滚筒转数误差不超过5转/分钟,若发现转数异常需停机检查。洗涤过程中不能打开滚筒,防止水分流失或温度下降。若使用自动洗衣机,需确认程序是否包含“预洗”“主洗”等环节——部分标准要求跳过预洗,直接主洗。
漂洗与干燥的规范操作
洗涤结束后立即进行漂洗:用冷水(25℃±2℃)漂洗3次,每次10分钟,彻底去除洗涤剂残留——残留会继续作用导致后续变色。漂洗时避免用力揉搓试样,防止纤维损伤。干燥需按标准选择:ISO 105-C06要求悬挂在阴凉通风处(温度≤40℃),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颜色褪色。平摊干燥需用干净的白色吸水纸垫在下方,吸收多余水分,防止试样变形。干燥时间一般为24小时,确保试样完全干燥再评估。
变色与沾色的评估细节
评估需在标准光源箱(D65光源)中进行,避免自然光或荧光灯的颜色偏差。评估者站在试样前方45度角(距离50cm),观察试样与原始样品的差异:用灰色样卡(ISO 105-A02)评变色,5级无变色,1级严重变色;用沾色样卡(ISO 105-A03)评陪试布沾色,同样5级制。多色试样需分别评每个颜色的变色,多纤维陪试布需分别评每个材质的沾色。评估时避免长时间注视,每10分钟休息一次防止视觉疲劳;若结果有争议,需由2-3名评估者共同判定,取一致结果。
结果记录的详细要求
记录内容需包含:样品信息(名称、批号、规格)、测试标准(如ISO 105-C06)、测试条件(温度、时间、浴比、洗涤剂、钢球数量)、变色级数(每个颜色的级数)、沾色级数(每个陪试布材质的级数)、平行样结果(如2个试样的变色均为4级,沾色为3-4级)。异常情况需注明:如试样破损、陪试布移位、温度波动超过范围,这些会影响结果有效性。结果表示需规范,如“变色4级(经向)、3-4级(纬向);棉陪试布沾色3级,涤纶陪试布沾色4级”,避免模糊描述。记录需存档至少2年,便于追溯与复查。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