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

日常用品

服务热线: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报告中的关键指标解读与分析

三方检测单位 2022-10-18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纺织品色牢度是评估产品质量与使用体验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衣物在穿着、洗涤、晾晒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色牢度测试报告作为量化评估的载体,包含多个专业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是企业质量控制的依据,也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参考。然而,报告中的术语与数据常让非专业人士难以理解,本文将聚焦测试报告中的关键指标,从指标定义、测试方法到实际意义展开解读,帮助读者准确把握报告传递的质量信息。

耐水洗色牢度:洗涤场景下的颜色稳定性

耐水洗色牢度是评估纺织品在洗涤过程中颜色保持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对应家庭洗衣或工业水洗的实际场景。我们日常穿的T恤、牛仔裤等经常洗涤的衣物,其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项指标。

测试时,实验室会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将试样与贴衬织物(通常是棉、毛等常见纤维)缝合在一起,放入含有标准洗涤剂的溶液中,控制水温(如30℃、40℃或60℃,对应不同洗涤强度)、浴比(水与织物的比例)和洗涤时间(通常30分钟)。洗涤完成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晾干,对比原样评估“褪色级”(试样本身颜色的变化程度),同时看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洗涤过程中染料转移到其他织物的情况)。

评级采用1-5级制,5级代表几乎无褪色或沾色,1级则是严重褪色或串色。比如一件宣称“抗洗褪色”的衬衫,若耐水洗色牢度达到4级,意味着经过20次标准洗涤后,颜色仅轻微变浅,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白或串色到其他衣物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织物的洗涤条件不同,比如真丝织物通常用低温水洗,所以其耐水洗色牢度测试会选择较低温度;而棉质工装可能需要测试60℃甚至90℃的水洗情况。消费者在看报告时,要关注测试条件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洗涤习惯——如果报告中是30℃水洗的4级,而你习惯用60℃洗,实际使用中可能褪色更明显。

耐摩擦色牢度:外力摩擦下的掉色风险

耐摩擦色牢度衡量的是纺织品在受到摩擦时,染料从织物表面转移到其他物体的程度,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两种情况。干摩擦对应日常穿着中衣服与皮肤、家具的摩擦,湿摩擦则模拟雨天或出汗后衣物潮湿时的摩擦场景。

测试过程很直观:用标准摩擦布(如棉帆布)在试样表面来回摩擦规定次数(通常10次),干摩擦直接摩擦,湿摩擦则将摩擦布浸湿至一定湿度。之后观察摩擦布上的沾色情况,评级同样是1-5级,5级最好。

比如牛仔裤的裤腿内侧,经常与鞋子摩擦,若干摩擦色牢度只有2级,穿几次就会在摩擦处出现明显的浅色痕迹;而湿摩擦色牢度低的话,雨天穿牛仔裤走路,裤脚摩擦到小腿皮肤可能会留下蓝色印记。

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纺织品,比如沙发套,需要更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因为沙发经常被坐卧摩擦,若耐摩擦色牢度低于3级,不到半年就会在受力部位出现明显掉色。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要特别关注干摩擦色牢度的评级。

耐光色牢度:光照下的褪色速度

耐光色牢度是纺织品抵抗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导致褪色的能力,是户外用品、窗帘、夏季服装的关键指标。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染料分解的主要原因,所以耐光色牢度本质上是染料的光稳定性测试。

测试时,实验室会用氙弧灯模拟日光的光谱分布(包括紫外线),将试样与“蓝羊毛标样”(一组已知耐光性的羊毛织物)一起放置在光源下照射,直到试样出现明显褪色,对比蓝羊毛标样的褪色程度来评级。通常采用1-8级制,8级代表耐光性最好,能承受长时间光照而不褪色。

比如户外冲锋衣的耐光色牢度需要达到6级以上,这样在长期户外使用中才不会快速变浅;而窗帘如果耐光色牢度只有3级,挂在窗户边不到一年就会从深灰色变成浅灰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染料的耐光性差异很大:比如酞菁蓝染料的耐光性很好,而酸性红染料的耐光性较差。所以即使是同一种织物,颜色不同,耐光色牢度也可能不同——比如红色T恤的耐光色牢度可能比蓝色T恤低。

耐汗渍色牢度:人体汗液对颜色的影响

耐汗渍色牢度模拟的是人体汗液中的成分(如氯化钠、乳酸、尿素)对纺织品颜色的作用,主要针对运动服装、内衣、袜子等贴近皮肤的衣物。汗液的酸性或碱性(通常人工汗液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会破坏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导致褪色或沾色。

测试方法是将试样浸泡在人工汗液中,然后夹在两块贴衬织物之间,用重物压着放在恒温箱中(通常37℃,模拟人体体温)放置一定时间(如4小时),之后取出晾干,评估试样的褪色级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级。

比如运动T恤的腋下部位,经常接触汗液,如果耐汗渍色牢度只有2级,穿几次就会出现黄色或浅色的汗渍痕迹,而且这些痕迹很难洗掉;而内衣的耐汗渍色牢度若达到4级,即使夏天大量出汗,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褪色或沾色到皮肤的情况。

对于敏感皮肤的人来说,耐汗渍色牢度还涉及安全问题——如果染料容易被汗液溶解,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引发过敏反应。因此,运动品牌通常会将耐汗渍色牢度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耐干洗色牢度:专业洗涤的颜色保持

耐干洗色牢度针对的是需要干洗的纺织品,如羊毛大衣、丝绸连衣裙、西装等。干洗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如四氯乙烯、石油醚)会对染料产生溶解作用,所以这项指标评估的是染料在干洗溶剂中的稳定性。

测试时,将试样与贴衬织物缝合,放入干洗溶剂中,按照标准流程洗涤(控制温度、时间、搅拌速度),之后取出晾干,评估褪色和沾色情况。评级同样是1-5级,5级最好。

比如一件羊毛大衣,若耐干洗色牢度只有3级,干洗3次后颜色就会明显变暗,而且可能会沾色到内衬;而耐干洗色牢度达到4级的大衣,即使干洗10次,颜色也能保持基本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织物虽然可以水洗,但干洗会更保护面料,比如真丝织物,水洗容易缩水,所以干洗是更好的选择。此时,耐干洗色牢度就成为判断其是否适合干洗的关键——如果耐干洗色牢度低,干洗反而会破坏颜色。

耐熨烫色牢度:高温熨烫的颜色变化

耐熨烫色牢度评估的是纺织品在熨烫过程中,高温(通常100-220℃)和湿度对颜色的影响。熨烫时的高温会使染料升华(尤其是分散染料),导致颜色转移或褪色。

测试方法是用不同温度的熨烫板(对应不同织物的熨烫温度,如棉用高温,真丝用低温)压在试样上,保持一定时间(如10秒),之后看试样的褪色情况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

比如衬衫的领口和袖口,经常需要熨烫,如果耐熨烫色牢度只有2级,熨烫几次后就会出现黄色的烫痕;而耐熨烫色牢度达到4级的衬衫,即使高温熨烫,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对于涤纶织物来说,耐熨烫色牢度尤其重要,因为涤纶的熔点较低(约250℃),如果熨烫温度过高,不仅会导致褪色,还可能会熔化纤维。因此,涤纶服装的标签上通常会标注熨烫温度,而耐熨烫色牢度是确定这个温度的重要依据。

耐唾液色牢度:婴幼儿纺织品的安全底线

耐唾液色牢度是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纺织品的指标,因为婴幼儿会经常咬嚼衣物,唾液中的酶(如淀粉酶)会分解染料,导致染料转移到口腔中,存在安全风险。

测试方法是用人工唾液(模拟婴幼儿唾液的成分和pH值)浸泡试样,然后夹在贴衬织物之间,放在37℃恒温箱中放置一定时间(如1小时),之后评估褪色和沾色情况。婴幼儿产品的耐唾液色牢度要求更高,通常需要达到4级以上。

比如婴幼儿的围嘴、安抚巾,如果耐唾液色牢度只有3级,宝宝咬几次后,唾液就会将染料溶解,可能会被宝宝吞入体内;而达到4级的产品,即使长期咬嚼,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染料转移。

根据国家强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纺织品的耐唾液色牢度必须≥4级,这是保障婴幼儿安全的重要要求。因此,家长在选购婴幼儿衣物时,一定要查看报告中的这项指标。

色牢度评级标准:从数字到质量的转化

无论是哪种色牢度指标,评级都是理解报告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级标准有ISO 105系列(国际标准化组织)和AATCC标准(美国纺织化学师与染色师协会),国内则主要采用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评级体系基本一致。

评级分为“褪色级”和“沾色级”:褪色级是指试样本身颜色的变化程度,比如原本的红色变成粉红色,就是褪色;沾色级是指染料转移到贴衬织物上的程度,比如洗涤时红色染料沾到白色贴衬上,就是沾色。两者都是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指标的评级侧重点不同:比如耐水洗色牢度同时关注褪色和沾色,而耐摩擦色牢度主要关注沾色(因为摩擦导致的是染料转移到其他物体)。消费者在看报告时,要同时看这两个级别的数据,才能全面判断质量。

另外,评级的数字对应的实际质量也需要理解:比如3级是“可接受”,意味着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4级是“良好”,适合对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5级是“优秀”,通常只有高端产品才能达到。比如一件高端衬衫的耐水洗色牢度可能达到4-5级,而普通衬衫可能只有3-4级。

最后要注意的是,不同测试条件会影响评级结果:比如耐水洗色牢度在40℃下测试达到4级,在60℃下可能只有3级。因此,看报告时一定要关注测试条件,才能准确对应实际使用场景。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