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渍色牢度测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耐水渍色牢度是评估纺织品在接触水、汗液或其他含水介质时颜色保持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关联产品的实际使用体验——比如夏季服装遇汗褪色、家纺用品遇水渗色,都会因色牢度不达标降低用户满意度。准确的测试结果依赖专业、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试样准备到结果评价,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标准,避免误差影响最终判断。
耐水渍色牢度测试的前置准备
测试前的准备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首先是试样选取:需从待测试纺织品上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边缘或疵点部位,通常剪取10cm×4cm的长方形试样(若为成衣,需从衣身、袖子等主要面料部位各取一块)。同时准备对应规格的贴衬织物——根据测试标准(如GB/T 3922或ISO 105-E01),选择单纤维贴衬(如纯棉、涤纶)或多纤维贴衬(包含棉、毛、涤纶等多种纤维),贴衬需未经过染色处理,确保沾色评估的客观性。
其次是测试液配制:多数基础测试使用蒸馏水(需符合GB/T 6682的三级水要求),若需模拟酸性或碱性环境(如汗液测试),则按标准调配试液——比如酸性试液可加入0.5%的柠檬酸(pH≈5),碱性试液加入0.2%的碳酸钠(pH≈9),配制后需用pH计校准数值,避免水质杂质干扰。
最后是设备检查:需确认耐水渍测试装置(如压力架、恒温箱)的性能——压力架的压力需校准至4.5kPa(约等于45g/cm²),恒温箱温度需稳定在20±2℃(常温测试条件),若使用压烫机,需提前检查温度均匀性,避免局部过热影响试样。
标准操作步骤的详细拆解
第一步是试样与贴衬的组合:将试样的测试面(如面料正面)与贴衬织物的正面对齐,叠放成10cm×4cm的组合体——注意每边都要对齐,避免错位导致接触面积不足。若测试标准要求“湿处理”,需用测试液将组合体浸湿:将试样完全浸入试液中,取出后轻轻挤压(避免拧绞),使试样含液量达到自身重量的100%~150%(可通过称重确认)。
第二步是施加压力与静置:将组合体放在两块光滑玻璃板之间,用压力架施加规定压力(4.5kPa),然后放入恒温箱或常温环境中静置4小时——静置过程中需避免移动装置,确保压力均匀作用于试样。若测试要求“动态处理”(如模拟摩擦),则需用耐水洗色牢度仪进行振荡,但耐水渍测试多为静态接触。
第三步是干燥与分离:静置结束后,小心分开试样与贴衬织物(避免拉扯导致纤维断裂),然后将两者悬挂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用60℃以下的烘箱低温烘干)——禁止暴晒或高温烘干,否则会加速染料分解,影响颜色判断。
结果评价的规范要求
结果评价需在标准光源箱中进行,光源选择D65(模拟自然光),环境亮度控制在500~1000lux。首先评估“褪色等级”:将测试后的试样与未测试的原始试样对比,用灰色样卡(GB/T 251)判断颜色变化程度——1级表示严重褪色,5级表示无褪色。
其次评估“沾色等级”:观察贴衬织物上被试样沾染的颜色,同样用灰色样卡评级——沾色等级越低,说明试样褪色越严重(如贴衬沾色1级,代表试样褪色导致贴衬严重染色)。
评级时需注意:观察者需与试样保持45度角(避免直射光反光),观察距离约50cm,每次评级时间不超过10秒(避免视觉疲劳),若多人评级,需取平均结果确保一致性。
操作中的核心注意事项
1、避免试样污染:操作时需戴一次性手套,用镊子夹取试样,禁止直接用手触摸——皮肤分泌的汗液含盐分和油脂,会提前与试样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偏高(即色牢度等级虚高)。
2、严格控制时间与压力:压力不足会导致试样与贴衬接触不充分,结果偏乐观;压力过大则可能破坏纤维结构,影响颜色表现。静置时间需精准到分钟,若提前取出,试样未充分与水接触,褪色程度未完全显现。
3、贴衬织物的选择:若测试混纺面料,需用多纤维贴衬(如GB/T 7568.2中的标准贴衬),覆盖面料中的所有纤维成分——比如棉涤混纺面料,贴衬需包含棉和涤纶纤维,才能准确评估每种纤维的沾色情况。
4、测试液的使用:若需重复使用测试液,需每天更换——蒸馏水放置过久会滋生微生物,影响pH值;酸性/碱性试液会因挥发改变浓度,导致测试条件不一致。
常见误区的规避技巧
误区一: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自来水中的氯气、钙镁离子会与试样中的染料反应,加速褪色,导致结果偏严(即测试出的色牢度等级低于实际值)。解决方法:必须使用三级以上蒸馏水,或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杂质。
误区二:干燥时高温烘干。部分操作人员为加快进度,用100℃以上的烘箱烘干试样,会导致染料热迁移(染料从纤维内部转移到表面),使试样看起来更褪色。正确做法:自然晾干或60℃以下低温烘干。
误区三:评级时用自然光。自然光的色温会随时间变化(如上午偏黄、下午偏蓝),导致颜色判断误差。解决方法:必须在标准光源箱中用D65光源评级,确保光照条件稳定。
贴衬织物的选择与使用细节
贴衬织物是评估沾色的关键载体,选择时需匹配试样的纤维类型:若试样为纯纺织物(如纯棉),可选择同纤维贴衬(纯棉),直接评估同材质的沾色情况;若为混纺织物(如棉涤),需选择多纤维贴衬(包含棉、涤纶等),覆盖试样中的所有纤维成分。
使用前需检查贴衬的质量:贴衬需无污渍、无褪色,若贴衬本身有颜色偏差,会影响沾色评级的准确性。贴衬的尺寸需与试样完全一致(10cm×4cm),若贴衬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接触面积不一致,影响结果。
测试结束后,贴衬需与试样一同保存至少3个月——若需复检,可直接对比原始贴衬与测试后的贴衬,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颜色变化。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