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原料药杂质分析中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的应用实践探讨

三方检测单位 2023-01-10

原料药杂质分析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是原料药企业控制元素杂质的核心依据,其通过“来源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监测验证”的全流程管理,确保元素杂质水平符合安全性要求。但实践中,企业常面临来源识别不全、PDE计算偏差、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结合原料药生产的实际场景,探讨ICH Q3D在元素杂质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实践,为企业落地指导原则提供可操作的参考。

元素杂质的来源识别与分类实践

元素杂质的来源需从“原料-工艺-包装”全链条排查:原料端,中药材提取物可能带入Pb、Cd,化学合成原料的试剂(如硫酸)可能含As;工艺端,不锈钢设备会溶出Fe、Cr,搪瓷反应釜破损会带入Si;包装端,塑料瓶的稳定剂可能含Sb,玻璃容器的釉料可能含Pb。

分类需严格对应ICH Q3D的三类:1类是“已知有害需优先控制”的元素(Pb、Cd、As、Hg),这类元素无论来源都需评估;2类是“可能存在风险需按暴露评估”的元素(Co、V、Ni);3类是“低风险仅高暴露时评估”的元素(Al、Zn、Fe)。比如某化学合成原料药,原料中的As属于2类,设备溶出的Fe属于3类,分类后能明确控制重点。

PDE值计算与阈值设定的实操要点

PDE(允许日暴露量)计算遵循ICH Q3D公式:PDE = (NOAEL/UF) × F1×F2×F3×F4×F5,其中UF是不确定因子(100-1000),F1-F5是修正因子(如给药途径、暴露时间)。口服给药的F1通常为1,注射给药为0.1(直接入血风险更高)。

阈值(QT)是PDE转化为原料药中的可接受水平,公式为QT = (PDE × 日剂量)/1000(μg/g)。比如某口服抗肿瘤药日剂量200mg,Pb的PDE为5μg/day,则QT=(5×200)/1000=1μg/g。若某批次Pb检测结果为1.2μg/g,需调查原因。日剂量大于10g时,QT直接用“PDE/日剂量”计算(μg/g)。

基于风险评估的元素杂质控制策略制定

风险评估常用FMEA工具:列出所有可能的来源(如“原料A带入Pb”“反应釜B溶出Fe”),评估“发生概率(O)”“严重程度(S)”“可检测性(D)”,计算风险优先级(RPN=O×S×D)。RPN高的风险需优先控制。

比如某抗生素原料药,“发酵罐不锈钢溶出Ni”的RPN为120(O=4,S=5,D=6),属高风险。控制措施:更换发酵罐为哈氏合金(避免Ni溶出)、增加陶瓷膜过滤(去除Ni)、每批检测发酵液Ni含量。实施后Ni溶出量从3μg/g降到0.5μg/g,RPN降到30,风险可接受。

元素杂质与工艺参数的关联分析实践

工艺参数是元素杂质溶出的关键因素,需用DOE(实验设计)分析关联。比如某甾体原料药氢化步骤,变量为温度(60-80℃)、压力(1-3bar)、时间(2-4小时),响应值是Pd残留量(来自催化剂)。

DOE实验发现:温度每升10℃,Pd残留量增0.3μg/g;时间每延1小时,增0.2μg/g;压力无显著影响。优化参数为75℃、2.5小时、2bar,Pd残留量从2.1μg/g降到1.2μg/g,低于QT=1.5μg/g。工艺参数优化后需做工艺验证,确保连续3批符合要求。

包装材料带入元素杂质的控制实践

包装材料是液体/半固体原料药的重要来源,需选“低迁移性”材料:口服溶液用无铅玻璃代替普通玻璃(避免Pb迁移),注射剂用PP瓶代替PVC瓶(避免Cd迁移)。

需做包装材料迁移试验:原料药与包装接触,加速条件(40℃/75%RH)放置1个月,检测元素杂质。比如某滴眼液用PET瓶,迁移试验发现Sb迁移量0.3μg/g,日剂量5mL(每mL含10mg原料药),日暴露量0.015μg,低于PDE=1μg/day,符合要求。若迁移量超PDE的10%(0.1μg/day),需更换材料。

元素杂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优化

分析方法需满足准确、灵敏、特异,验证要点:特异性(ICP-MS质谱图确认峰位置)、灵敏度(LOD≤QT的50%,LOQ≤QT的20%)、准确性(回收率80%-120%)、精密度(日内RSD≤10%)。

若原原子吸收法LOD=0.8μg/g(QT=1μg/g)不满足,需换ICP-MS(LOD=0.05μg/g)。前处理用微波消解代替湿法消解(避免As、Hg挥发),回收率从70%提至92%。需评估基质效应,用标准加入法消除有机物对ICP-MS信号的抑制。

供应商管理中的元素杂质要求落地

需将ICH Q3D纳入供应商质量协议:要求提供元素杂质检测报告(覆盖1类、2类)、制定控制计划(来源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定期现场审核(检查重金属控制工艺)。

比如某维生素C供应商的葡萄糖Pb含量1.2μg/g(协议要求1μg/g),企业要求其增加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去除Pb)、每批检测Pb。改进后葡萄糖Pb含量0.8μg/g,符合要求。供应商变更(如更换原料产地)需重新评估风险。

日常监测与偏差处理的实践流程

日常监测频率:1类元素(Pb、Cd等)每批测,2类(Co、Ni等)每3批测1次,3类(Al、Fe等)每6批测1次。数据记录在台账,保留至有效期后1年。

若某批次As含量1.5μg/g(QT=1μg/g),处理流程:隔离产品→查原料报告(原料A As=2μg/g,超标准1μg/g)→退原料、换合格原料→供应商现场审核(要求改进重金属控制)→验证新批次原料As=0.8μg/g,原料药As=0.9μg/g,符合要求。偏差处理需形成报告,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归档。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