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原料药杂质分析中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杂质定量中的应用条件

三方检测单位 2023-01-13

原料药杂质分析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是原料药杂质定量分析中低成本、易操作的经典方法,核心是用主成分作为对照物,通过杂质与主成分的色谱响应比值计算杂质含量。该方法的准确性高度依赖特定应用条件,若条件缺失或不满足,易导致杂质定量结果偏差甚至错误。本文结合《中国药典》等标准与实际检验经验,梳理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杂质定量中的关键应用条件,为方法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主成分的高纯度与稳定性要求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基础是“对照溶液无干扰杂质”,因此主成分纯度需≥99.5%(或符合法定对照品要求),且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认:主成分色谱图中其他杂质峰总面积≤0.5%,无与待测杂质保留时间一致的峰。若主成分含干扰杂质,会直接抵消样品中目标杂质峰面积——例如某API主成分含0.3%杂质A,其对照溶液会让样品中杂质A的计算结果偏低0.3%。

主成分的稳定性同样重要:对照溶液需在检验周期内(24小时)保持稳定,主成分峰面积变化≤2%,避免降解产生新杂质干扰。若主成分易光解或水解,需将对照溶液冷藏、避光保存,或更换更稳定的主成分对照品。

若主成分纯度不足(如仅98%),需通过重结晶、柱层析等方法提纯,或直接选用法定对照品,确保对照溶液的“干净”与稳定,这是方法准确的前提。

例如某抗生素原料药主成分含微量聚合物杂质,研发人员通过凝胶色谱法纯化主成分,使对照溶液中聚合物峰面积≤0.1%,避免了聚合物杂质的定量偏差。

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一致性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假设“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RF)一致”,即RF杂质/RF主成分=0.9~1.1。若差异超过±10%,定量结果会显著偏差——如杂质RF为1.2,结果偏高20%;RF为0.8,结果偏低20%,这种误差在药品质量控制中不可接受。

验证响应因子一致性的方法:制备浓度为杂质定量限的杂质对照溶液,与浓度为供试品溶液1%的主成分对照溶液,在相同色谱条件下进样,计算两者响应因子的比值。若比值在0.9~1.1范围内,说明一致性符合要求;若超出范围,需改用杂质对照品法或校正因子法。

例如某非甾体抗炎药的杂质B(酯化物),在254nm波长下的响应因子仅为0.75(主成分为1.0),研发初期未验证直接使用自身对照法,导致三批产品的杂质B含量均被低估,后续不得不召回产品并改用校正因子法(杂质B峰面积×1.33后计算)。

需注意的是,响应因子验证需覆盖杂质的线性范围(如定量限至2.0%),确保杂质在可能的浓度范围内,响应因子差异均≤10%。

对照溶液的浓度选择与制备规范

对照溶液的浓度通常为供试品溶液浓度的1%(常用范围0.1%~2%),需与杂质浓度范围匹配:浓度过低会增大峰面积RSD(需≤5%),影响定量准确性;浓度过高会超出主成分线性范围,导致响应因子变化。

例如某API供试品浓度为1.0mg/mL,若对照溶液选0.05%(0.5μg/mL),峰面积RSD可能达8%;若选5%(50μg/mL),超出线性上限(40μg/mL),响应因子从1.0降至0.85,结果偏高17.6%。

对照溶液的制备需严格一致:使用经校准的移液管量取主成分溶液,与供试品用相同溶剂(如均用流动相),平行制备2份对照溶液,其峰面积RSD≤2%,避免体积误差或溶剂效应。

若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剂不同(如供试用甲醇、对照用乙醇),会导致主成分保留时间偏移,杂质峰可能与其他峰重叠——例如某中药提取物项目因溶剂差异,主成分峰偏移0.2分钟,导致杂质C峰与相邻杂峰混淆,需重新检验所有样品。

色谱条件的稳定性与分离有效性

色谱条件需高度稳定:主成分保留时间变化≤2%,峰面积RSD≤2%(n=5),避免流动相pH、流速变化导致保留时间偏移,影响杂质峰定位。若流动相pH变化0.1,主成分保留时间可能偏移0.5分钟,易将其他峰误判为目标杂质。

色谱分离的有效性要求:杂质峰与主成分峰、其他杂质峰的分离度(Rs)≥1.5,否则峰重叠会导致定量错误——例如杂质A与B分离度1.2,重叠10%,会使杂质A结果偏高40%、杂质B结果偏低80%。

优化分离度的方法包括:调整流动相有机相比例(如增加乙腈量提高洗脱力)、改变pH(如降pH改善峰形)、更换色谱柱(如用苯基柱分离芳香族杂质)。例如某磺胺类药物项目,杂质C与主成分分离度仅1.1,通过调pH至5.5、加乙腈量至30%,分离度提升至1.8。

色谱柱寿命需关注:理论塔板数需≥2000,若降至1500以下,峰宽增加、分离度下降,需及时更换柱子——例如某C18柱使用半年后塔板数从3000降至1400,导致杂质峰与主成分峰重叠,更换新柱后分离度恢复正常。

样品前处理的一致性要求

供试品与对照溶液的前处理需完全一致,包括溶解方式、过滤材料、提取条件等,避免因处理差异导致响应值变化。例如供试品需用0.45μm滤膜过滤去颗粒,若对照溶液未过滤,主成分峰面积会因滤膜吸附偏高,导致杂质含量计算值偏低。

前处理的细节需严格控制:供试品超声溶解30分钟,对照溶液也需超声30分钟,避免因溶解不完全导致主成分峰面积差异——例如某难溶性API超声20分钟仅溶解95%,超声30分钟溶解100%,若对照溶液超声20分钟,会使杂质含量计算值偏高5%。

滤膜的吸附问题需验证:若滤膜对主成分吸附率>1%,需更换滤膜(如用聚丙烯膜代替尼龙膜)或改用离心法——例如某多肽API用尼龙膜过滤后,主成分峰面积下降3%,换用聚丙烯膜后吸附率降至0.5%以下。

前处理的一致性是方法重复性的关键,若忽略这一点,即使其他条件完美,结果也可能偏差。

系统适用性试验的严格执行

系统适用性试验是验证色谱系统性能的关键步骤,需在每批样品检验前进行,项目包括:主成分理论塔板数≥2000、分离度≥1.5、拖尾因子0.9~1.1、对照溶液峰面积RSD≤2%(n=5)。若某一项不达标,需调整色谱条件(如换柱、调流动相)直至符合要求。

例如某API主成分峰拖尾因子1.3(超过1.1),会导致峰面积积分误差5%~10%,需通过调流动相pH(从6.0降至5.5)或增加缓冲盐浓度(从10mmol/L增至20mmol/L),改善峰形至拖尾因子≤1.1。

系统适用性试验中的“重复性”验证需严格:连续进样5针对照溶液,峰面积RSD≤2%,确保色谱系统稳定。若RSD达3%,需检查仪器(如输液泵流速、检测器灯能量),避免因仪器波动导致结果偏差。

某企业曾因未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导致主成分保留时间偏移0.5分钟,误将杂质C判为杂质B,产品出厂后被客户投诉召回。后续企业修订SOP,要求每批样品前必须做系统适用性试验,避免类似问题。

杂质归属的明确性要求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需明确每个杂质峰的归属(如工艺杂质、降解杂质),否则无法准确计算目标杂质含量。杂质归属的方法包括:与杂质对照品保留时间比对(差≤0.1分钟)、LC-MS确认(通过分子离子峰判断结构)、制备色谱纯化后用NMR/IR确认。

例如某API色谱图中出现未知峰(保留时间12.0分钟),通过LC-MS发现其分子离子峰为m/z 350(主成分为m/z 300),再经制备色谱纯化、NMR确认,该峰为“主成分+乙酸酯”(工艺酰化试剂残留),需纳入质量标准控制。

若无法获得杂质对照品,可通过“加标试验”归属:向供试品中加入已知量杂质(如0.1%),进样后观察峰面积增加量,若与加入量一致,则确认该峰为目标杂质。例如某API供试品中杂质A峰面积100,加0.1%杂质A后峰面积增至200,可确认该峰为杂质A。

杂质归属是方法有效的前提,若杂质未明确,即使定量步骤正确,结果也无意义——例如某项目将降解杂质误判为工艺杂质,导致未及时控制降解风险,最终产品出现稳定性问题。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