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原料药杂质分析中如何验证分析方法的专属性与准确性

三方检测单位 2023-01-26

原料药杂质分析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原料药杂质分析是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杂质可能引发毒副作用、降低药效,甚至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质。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是杂质检测的基础,其中专属性(能否准确区分目标杂质与干扰成分)与准确性(测得结果与真实值的一致性)是验证的关键指标。本文将结合实际操作细节,详细说明如何在原料药杂质分析中完成这两项验证,为质量控制提供可落地的方法指导。

专属性验证的核心:区分目标杂质与干扰的“识别能力”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在复杂基质(如原料药中的辅料、降解产物、其他未知杂质)中,准确检测目标杂质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该测的能测出来,不该测的不干扰”。对于原料药杂质分析,专属性是方法有效的前提——如果方法不能区分主成分与杂质,或杂质与其他干扰峰重叠,测得的杂质含量就会偏离真实值,甚至误判为合格。

例如,某原料药的杂质A是氧化降解产物,若分析方法的色谱条件下,杂质A峰与主成分峰分离度仅为1.2(低于药典要求的1.5),则检测结果会将主成分的部分响应计入杂质A,导致杂质含量虚高。因此,专属性验证的核心目标是“验证峰的分离度与纯度”。

专属性验证的重点在于排除三类干扰:一是主成分的干扰(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不重叠);二是已知杂质的干扰(各已知杂质峰之间不重叠);三是未知杂质的干扰(强制降解产生的新杂质不与现有峰重叠)。

专属性验证的关键操作:强制降解试验的设计与执行

强制降解试验是专属性验证的“黄金方法”——通过模拟原料药在储存、运输中的极端条件(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加速产生降解产物,从而验证方法能否分离这些降解杂质。设计强制降解试验时,需遵循“适度降解”原则:主成分损失率控制在10%-20%(过度降解会产生过多未知杂质,干扰判断;降解不足则无法暴露潜在干扰)。

具体操作示例:酸强制降解试验——取10mg原料药置于10ml容量瓶,加入0.1mol/L盐酸溶液5ml,60℃水浴加热2小时(或根据预试验调整时间),放冷后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样。碱强制降解则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替代盐酸,氧化降解用1%过氧化氢溶液室温放置1小时,高温降解用105℃烘箱放置4小时,光照降解用4500lx±500lx的光照箱放置24小时。

试验后需观察色谱图:主成分峰与所有降解产物峰的分离度需≥1.5;降解产物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已知杂质(若有)不同;若出现未知降解峰,需用峰纯度检查工具(如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验证其纯度——光谱匹配度应≥990(或仪器默认的合格阈值),确保无共流出杂质。

例如,某API的光照降解试验中,主成分峰保留时间为8.5分钟,出现一个保留时间为12.3分钟的降解峰,DAD检测显示该峰的光谱与主成分无重叠,分离度为2.1,说明方法能有效区分主成分与光照降解产物。

专属性验证的补充:辅料与已知杂质的干扰排除

除强制降解外,还需验证辅料残留与已知杂质的干扰——原料药生产中可能残留少量辅料(如填充剂、崩解剂),或存在合成过程中引入的已知杂质(如中间体、副产物),这些成分可能与目标杂质共流出。

操作方法:取辅料适量(按原料药中最大残留量计算),加入目标杂质溶液(浓度为限度的100%),按分析方法处理后进样,观察辅料峰与杂质峰的分离度;同时,取原料药溶液加入已知杂质(浓度为限度的100%),进样后检查已知杂质峰与主成分峰、其他已知杂质峰的分离度。

峰纯度检查是关键补充——对于HPLC方法,DAD检测器可实时采集每个峰的紫外光谱,若杂质峰的光谱与对照品的光谱一致性≥95%(或根据杂质性质调整),说明峰是单一成分;对于GC方法,可采用质谱检测器(MS)验证峰纯度。

例如,某原料药中残留的微晶纤维素(辅料)在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3.2分钟,而目标杂质A的保留时间为6.8分钟,分离度为3.5,说明辅料不干扰杂质A的检测;加入已知杂质B(保留时间9.1分钟)后,杂质A与B的分离度为2.8,符合要求。

准确性验证的本质:结果与真实值的“一致性”

准确性是指分析方法测得的杂质含量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直接反映方法的“测准能力”。对于原料药杂质分析,准确性差会导致两种风险:一是杂质含量实际超限度却被误判为合格(漏检),二是杂质含量未超限度却被误判为不合格(误检),均会影响药品质量决策。

准确性验证的核心是加标回收试验——向已知量的基质中加入已知量的杂质,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实测值/理论值×100%)。回收率越接近100%,方法的准确性越好。

需注意,准确性验证需考虑基质效应:有些原料药的基质(如极性基团)会吸附杂质,或辅料会干扰杂质的提取/检测,导致回收率偏离真实值。因此,加标回收需在“与样品相同的基质”中进行,而非纯溶剂。

准确性验证的设计:加标回收试验的“四要素”

加标回收试验的设计需明确四个关键要素:加标水平、加标份数、加标方式、基质匹配。

1、加标水平:根据杂质的限度确定,通常覆盖“低、中、高”三个浓度:①定量限(LOQ)水平(如杂质限度的10%);②50%限度水平;③100%限度水平;④150%限度水平。例如,杂质限度为0.1%(w/w),则加标水平为0.01%、0.05%、0.1%、0.15%。

2、加标份数:每个水平做3份平行样,以减少偶然误差。若杂质浓度极低(如LOQ附近),可增加至5份。

3、加标方式:分为“空白基质加标”与“样品加标”:①空白基质加标:向不含目标杂质的原料药(空白基质)中加入杂质对照品,模拟样品中的杂质存在状态;②样品加标:向已知杂质含量的原料药中加入杂质对照品,计算“加标后的总含量-原含量”与“加入量”的比值。

4、基质匹配:若原料药的基质会影响杂质检测(如提取效率低),需用“基质匹配的对照品溶液”——即对照品溶液需用空白基质的提取液配制,而非纯流动相。

例如,某原料药的杂质B限度为0.2%,加标水平为0.01%(LOQ)、0.1%(50%)、0.2%(100%)、0.3%(150%),每个水平做3份样品。加标方式为“空白基质加标”:取不含杂质B的原料药10mg,加入杂质B对照品溶液(浓度为2μg/ml)适量,使最终浓度为0.2%,按方法提取后进样。

准确性验证的计算与可接受标准

回收率的计算公式为:回收率(%)=(测得的杂质含量-空白基质中的杂质含量)/加入的杂质含量×100%。若为样品加标,则公式为:回收率(%)=(加标后测得量-加标前测得量)/加入量×100%。

可接受标准需根据杂质浓度调整:①对于浓度≥0.1%的杂质,回收率应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5%;②对于浓度在LOQ至0.1%之间的杂质,回收率可放宽至80%-120%,RSD≤10%;③对于挥发性杂质(如残留溶剂),回收率要求为85%-115%,RSD≤7%(需参考ICH Q3C指导原则)。

例如,某杂质的100%限度加标回收试验中,3份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98.2%、101.5%、99.7%,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7%,符合90%-110%、RSD≤5%的要求,说明方法准确性良好。

若回收率不符合要求,需排查原因:①提取效率低:调整提取溶剂(如用甲醇替代乙腈)或提取方式(如超声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30分钟);②色谱干扰:优化流动相比例(如增加有机相比例改善分离)或柱温(如从25℃升至30℃);③基质吸附:增加提取液的pH值(如用0.1%甲酸溶液破坏基质与杂质的相互作用)。

专属性与准确性的“联动验证”:降解产物的特殊处理

当杂质是降解产物时,需将专属性与准确性验证“联动”——强制降解产生的降解产物需作为准确性验证的“真实杂质”,而非仅用对照品。

操作方法: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得到降解产物溶液(如酸降解产生的杂质C),定量测定降解产物的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或外标法),然后向空白基质中加入该降解产物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例如,酸降解得到的杂质C浓度为0.08%,向空白基质中加入该溶液使浓度为0.1%(100%限度),回收率计算为(实测值/0.1%)×100%,若回收率为97.3%,说明方法能准确检测降解产生的杂质C。

这种联动验证更贴近实际情况——因为降解产物的结构可能与对照品略有差异(如异构体),用真实降解产物做准确性验证,能更可靠地反映方法的“实战能力”。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