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

服务热线:

透皮吸收测试中透皮吸收与皮肤炎症状态对透皮效率的影响研究

三方检测单位 2023-05-30

透皮吸收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透皮给药因能避免胃肠道首过效应、维持稳态血药浓度,在皮肤科药物、医美护肤等领域应用广泛。而皮肤作为给药屏障,其炎症状态(如湿疹、痤疮或外用刺激引发的红斑、水肿)会直接改变屏障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药物/活性成分的透皮效率。深入探讨透皮吸收机制与皮肤炎症状态的交互作用,不仅能完善透皮测试的方法学,更能为制剂设计、临床用药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透皮给药研究的关键方向之一。

透皮吸收的生理机制与关键路径

皮肤由外至内分为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其中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核心屏障。角质层的“砖-砂浆”模型是屏障功能的基础——死亡的角质细胞(砖)被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组成的细胞间脂质(砂浆)黏合,共同阻止外界物质渗透。

透皮吸收主要通过三条路径进行:细胞间脂质通道是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的主要途径,物质沿脂质间隙扩散;细胞内途径适用于部分水溶性物质,通过角质细胞内的角蛋白网络渗透;附属器途径(毛囊、汗腺)仅占皮肤表面积0.1%-1%,是大分子或离子型药物的次要路径。

透皮效率受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500Da、脂水分配系数LogP 1-3更易透皮)、浓度梯度(扩散动力)及皮肤生理状态影响——炎症状态正是皮肤生理改变的典型场景,会直接打破原有屏障平衡。

皮肤炎症状态下的屏障结构改变

皮肤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的防御反应,病理表现为红斑、水肿、表皮增生。炎症首先破坏角质层的“砖-砂浆”结构:炎症介质(组胺、白三烯)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角质细胞肿胀、间隙增大;同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减少神经酰胺合成,削弱“砂浆”黏合作用。

以特应性皮炎为例,病变皮肤角质层厚度减少30%-50%,细胞间脂质降低40%以上,尤其是神经酰胺1、3缺失明显,直接导致屏障功能下降。此外,炎症引发的表皮海绵形成(细胞间水肿)会进一步扩大渗透通道。

炎症还影响皮肤附属器:毛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毛囊口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使附属器途径渗透量上升。这对大分子药物(如多肽)是双刃剑——既可能提高效率,也可能因渗透不均导致局部浓度过高。

炎症介质对透皮吸收的动态调控

炎症释放的介质(细胞因子、蛋白酶、活性氧)不仅改变皮肤结构,还直接调控透皮行为。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降解细胞间粘连蛋白,扩大角质间隙;同时MMPs会分解药物分子,改变其理化性质——如将大分子药物分解为小分子片段,可能提高透皮能力。

组胺能增加皮肤水合度(正常皮肤水合度10%-20%,炎症时升至30%-50%),软化角质细胞、降低排列密度,有利于水溶性药物渗透。比如外用维生素C在炎症皮肤中的透皮效率较正常皮肤高5-10倍,但过度水合可能损伤屏障。

活性氧(ROS)会氧化角质层脂质,增加脂溶性物质扩散速度,但也可能与药物共价结合降低生物利用度。比如炎症皮肤中的ROS会氧化维生素E为生育酚醌,减少其透皮进入真皮的量。

不同炎症阶段的透皮效率差异

炎症分急性(0-7天)、亚急性(7-21天)、慢性(>21天)三阶段,各阶段对透皮效率影响不同。急性炎症以渗出为主,皮肤红肿水疱,角质间隙大、水合度高,水溶性药物(如氧化锌)透皮效率较正常高3-5倍,脂溶性药物(如丙酸氯倍他索)仅增加1-2倍——因水合作用降低了角质层脂溶性。

亚急性炎症以表皮增生为主,红肿减轻但脱屑,角质层开始修复但脂质合成未恢复。比如湿疹亚急性期,外用他克莫司(分子量822Da)透皮效率较正常高2-3倍,因增生表皮增加接触面积,未完全修复的屏障减少阻力。

慢性炎症以皮肤增厚、苔藓样变为主,角质层厚度增加2-3倍,表皮排列紧密。比如慢性神经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透皮效率仅为正常的50%-70%——增厚的角质层延长扩散路径,苔藓样变减少吸收面积。

透皮吸收测试中炎症状态的方法学考量

透皮测试若忽略炎症影响,结果可能与临床偏差大。建立模拟炎症的皮肤模型是关键:体外可将正常皮肤用TNF-α、IL-4孵育24-48小时,诱导角质层损伤;或用动物模型(小鼠耳肿胀、豚鼠过敏性皮炎)获取病变皮肤测试。

测试方法需调整参数:急性炎症皮肤水合度高,应减少接收液体积(避免稀释)、缩短采样时间(扩散快);慢性炎症皮肤屏障厚,需延长药物停留时间(如敷贴时间)或用离子导入促渗,模拟临床场景。

测试指标除透皮量(接收液药物浓度),还应增加屏障功能(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角质层脂质含量)和炎症介质(TNF-α、IL-6)检测——这些指标能关联透皮效率与炎症程度,更准确评估制剂在炎症皮肤中的表现。

炎症状态下透皮制剂的设计要点

针对炎症皮肤的透皮制剂需兼顾屏障修复与药物递送。比如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缺神经酰胺,制剂中可添加神经酰胺1、3,既修复屏障,又通过“相似相溶”增加脂溶性药物的细胞间通道渗透。

对于急性炎症的水溶性药物,可采用水凝胶制剂——高含水量能维持皮肤水合度,同时凝胶的黏附性增加药物与皮肤接触时间;而慢性炎症的脂溶性药物,可采用乳膏或软膏——油脂基质能软化增厚的角质层,促进药物渗透。

此外,促渗技术的选择需结合炎症阶段:急性炎症用物理促渗(如超声导入)需降低强度,避免加重屏障损伤;慢性炎症可使用化学促渗剂(如月桂氮卓酮),增加角质层脂质流动性,提高药物扩散速度。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