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水样检测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水样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总大肠菌群是井水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核心指示菌,其存在提示水样可能受粪便污染,隐含肠道致病菌风险。准确的检测方法与规范的结果判定,是保障井水饮用安全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等国家规范,详细解析井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流程、操作要点及结果判定规则。
井水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要求
井水水样的采集直接影响检测准确性。采样前需准备灭菌聚乙烯瓶(121℃高压灭菌15分钟),避免容器污染。采样点选在井水水面下0.5米处,避开底部沉积物与井口杂物;若用水泵,需放水5分钟后采集出口水。
采样量需≥500ml,确保后续操作有足够样本。采样后立即密封,置于4℃以下冷藏(如冰袋),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超过时间会导致菌群数量变化,需重新采样。
注意:采样时禁止手触容器内壁或水样,若井水浑浊/异味,需在记录中注明,便于后续分析干扰因素。
总大肠菌群检测的基础原理
总大肠菌群是能在37℃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主要来自粪便。检测方法基于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特定培养基诱导发酵乳糖,或利用β-半乳糖苷酶分解底物,实现定性/定量检测。
例如,多管发酵法用乳糖蛋白胨培养基,若有总大肠菌群,会分解乳糖产酸(培养基变黄)产气(倒管集气);滤膜法通过过滤截留细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特征菌落;酶底物法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变黄/荧光),直接判断是否存在。
理解原理可识别异常:若培养基未产酸但产气,可能是其他产气菌干扰,需进一步确认。
多管发酵法的操作步骤与要点
多管发酵法适用于各种污染程度的井水,分初发酵、复发酵、确认三阶段。首先稀释水样:取10ml水样加90ml生理盐水(10⁻¹稀释),再取10ml稀释液加90ml生理盐水(10⁻²稀释),一般做3个稀释度。
初发酵:取不同稀释度水样10ml(或1ml、0.1ml),接种3支乳糖蛋白胨发酵管,37℃培养24小时。若培养基浑浊、变黄且倒管有气体,为初发酵阳性。
复发酵:将阳性管取1环培养液,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EMB)平板,37℃培养18-24小时。总大肠菌群会形成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直径1-2mm)。
确认:挑取特征菌落做革兰氏染色——若为阴性无芽孢短杆菌,确认是总大肠菌群。要点:稀释倍数需匹配污染程度,清洁井水可直接接种10ml,污染重需更高稀释(如10⁻³)。
滤膜法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滤膜法适用于清洁井水(菌落少),可定量检测。需准备0.45μm混合纤维素酯膜(121℃灭菌15分钟)、过滤装置。
流程:组装过滤装置,用生理盐水冲滤膜2-3次;取100ml水样倒入过滤杯,开真空泵(压力≤0.05MPa),使水样完全通过;用镊子取滤膜,菌面朝上贴EMB平板(无气泡)。
培养计数:37℃培养24小时,计数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结果=菌落数×稀释倍数(未稀释直接计数)。若悬浮物多,需先离心(3000rpm 5分钟)或滤纸过滤,避免滤膜堵塞。
注意:若菌落数>100,需稀释后重测;<10则增加采样量(如过滤200ml)。
酶底物法的应用特点与操作细节
酶底物法快速简便,无需稀释/过滤,适用于批量检测。核心试剂含ONPG(产黄)和MUG(产荧光),利用β-半乳糖苷酶分解底物。
操作:取100ml水样加酶底物培养基,混匀倒入反应瓶,37℃培养24小时。若变黄或有荧光(366nm紫外灯),为阳性;均无则阴性。
特点:24小时出结果,但成本高,无法区分菌落形态。适用于应急检测。细节:若水样含余氯,需加0.1ml 10%硫代硫酸钠中和,避免抑制酶活性。
总大肠菌群结果判定的核心依据
结果判定需遵循标准,不同方法标准不同:
1、多管发酵法:根据初发酵阳性管数,查MPN表得结果(如3个稀释度阳性管数为3、2、1,查得110 MPN/100ml)。
2、滤膜法:计数EMB平板特征菌落,菌落数10-100最准确;>100需稀释重测;<10增加采样量。结果=菌落数×稀释倍数。
3、酶底物法:阳性表示存在总大肠菌群,定量查MPN表(如5管法),定性报告“阳性/阴性”。
注意:结果需注明方法,如“总大肠菌群:未检出(滤膜法)”,确保可追溯。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贯穿全程:
1、空白对照:用灭菌生理盐水代替水样,若阳性,说明试剂/器皿/环境污染,需重测。
2、阳性对照:用大肠杆菌ATCC25922接种,若未阳性,说明培养基失效或操作错,需更换培养基。
3、平行试验:同一样品做2份平行,结果偏差≤10%(如滤膜法),否则重测。
4、人员与环境:检测人员需培训,实验室定期紫外线消毒(30分钟/天),避免交叉污染。
常见干扰因素及处理方法
假阳性(未污染却阳性):原因包括采样容器未灭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操作污染。处理:重新采样,检查培养基灭菌,严格无菌操作。
假阴性(污染却阴性):原因包括水样保存不当(温度高致菌群死亡)、培养基失效(乳糖过期)、余氯未中和(抑制酶活性)。处理:重新采样,换有效期内培养基,加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
菌落异常:若EMB平板出现非紫黑色菌落,需做革兰氏染色和乳糖发酵试验,确认是否为总大肠菌群;若为革兰氏阳性,排除杂菌。
例如,初发酵阳性但复发酵无特征菌落,可能是初发酵管气体来自非乳糖发酵菌,需重新复发酵。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水样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