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水样检测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条件控制
水样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反映生活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的核心指标,其测定结果直接影响污水治理效果评估与排放标准执行。然而,BOD5测定受水样采集、接种液选择、培养条件等多因素影响,若条件控制不当,易导致结果偏差甚至错误。本文围绕生活污水BOD5测定的关键环节,详细解析各条件的控制要点与操作规范。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条件控制
生活污水BOD5测定的第一步是确保水样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选择污水管道或处理设施的混合均匀处(如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曝气池出口),避免在死水区域或沉积物堆积处采样。采样前,需用待测水样反复冲洗采样容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最佳)3次,防止容器残留污染物干扰测定。
采样量需满足后续预处理与平行测定需求,一般不少于2L。采集后,水样需在4℃下冷藏保存,且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若保存时间过长,水样中的微生物会持续分解有机物,导致BOD5测定值偏低。需特别注意,严禁向水样中添加防腐剂(如叠氮化钠),这类物质会抑制甚至杀死接种微生物,破坏测定的生物学基础。
此外,采样过程中需避免曝气或剧烈搅拌,防止水样中溶解氧含量骤变:若采样时剧烈摇晃,会增加水样溶解氧,导致初始溶解氧测定值偏高,进而影响BOD5计算结果(BOD5=初始DO-5天后DO)。
水样的预处理操作要点
生活污水中常含悬浮物、油脂或少量毒性物质,需通过预处理消除干扰。对于浑浊水样,应用孔径0.45μm的玻璃纤维滤膜过滤——不可使用普通滤纸,因其会吸附水样中的有机物,导致BOD5测定值偏低。若水样表面有浮油,需先用分液漏斗静置分层除去,或用经脱脂处理的棉花轻轻吸除,避免油脂覆盖水面影响溶解氧传递。
预处理的关键是调节水样pH至6.5-7.5(最佳为7.0±0.2)。生活污水pH通常在6-9之间,但有时因工业废水混入或发酵会出现pH异常:若pH<6,需用氢氧化钠溶液缓慢调节;若pH>9,用盐酸溶液调节。调节时需边加边搅拌,避免局部pH骤变抑制微生物活性。
若怀疑水样含重金属(如铅、镉)或杀菌剂(如氯)等毒性物质,需进行毒性试验:取10mL待测水样,加入90mL稀释水与适量接种液,培养24小时后测定溶解氧变化。若溶解氧下降小于0.5mg/L,说明水样毒性较强,需增加稀释倍数或对接种液进行驯化。
接种液的选择与驯化要求
接种液是BOD5测定的“核心动力”,其微生物活性直接决定有机物降解效率。生活污水测定优先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混合液或二级出水——这类接种液含有大量适应生活污水有机物的微生物,活性高且稳定性好。若无法获取污水处理厂水样,可选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但需提前用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BOD5约200mg/L)培养3天,以提高微生物活性。
接种液的活性需满足:用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测定时,其5天耗氧量应在180-220mg/L之间(即接种液的BOD5回收率≥90%)。若水样含毒性物质,需对接种液进行驯化:将接种液与待测水样按1:1混合,在20℃下培养24小时,然后取出部分混合液,加入新鲜待测水样至体积比1:3,重复此过程3-5次,直至接种液耗氧率稳定在0.1-0.3mg/L·h。
需注意,接种液应现用现取,若保存超过24小时,需重新测定活性——若接种液出现浑浊、异味或沉淀,说明微生物活性下降或被杂菌污染,应丢弃重取。
稀释倍数的确定与稀释水制备
生活污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直接测定BOD5会因溶解氧不足导致结果偏低,因此需稀释至合适倍数。稀释倍数的确定需基于水样的CODcr值估算:生活污水的BOD5/CODcr比值通常为0.5-0.7,若CODcr为200-500mg/L,则BOD5约100-350mg/L。为保证培养后溶解氧下降在2-5mg/L之间(培养前DO≥8mg/L,培养后DO≥2mg/L),稀释倍数应控制为“BOD5估算值/5”(如估算BOD5为200mg/L,则稀释40倍)。
稀释水需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取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通入清洁空气20-30分钟使DO≥8mg/L,然后按每升稀释水加入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维持pH7.2)、1mL硫酸镁溶液(提供镁离子)、1mL氯化钙溶液(提供钙离子)、1mL氯化铁溶液(提供铁离子)。稀释水需在20℃下静置24小时,使溶解氧稳定,且空白值(稀释水的BOD5)≤0.2mg/L——若空白值过高,说明稀释水被污染,需重新制备。
溶解氧的测定与控制
溶解氧(DO)是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其测定准确性直接影响BOD5结果。培养前的DO需≥8mg/L(通过稀释水曝气保证),培养后的DO需≥2mg/L,且DO下降值在2-5mg/L之间——若培养后DO<2mg/L,说明稀释倍数过小;若DO下降<2mg/L,说明稀释倍数过大,均需重新调整。
DO测定采用碘量法(GB 7489-87),操作时需注意:取稀释后的水样时,应避免剧烈摇晃或引入气泡;加入硫酸锰与碱性碘化钾溶液时,需将吸管插入水样底部缓慢释放;滴定前需充分摇匀,淀粉指示剂需在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避免淀粉吸附碘导致终点滞后)。
若水样中含亚硝酸盐(生活污水中有时会有),需加入叠氮化钠消除干扰,但仅能在DO测定时使用,不能加入待测水样中(防止抑制微生物)。
培养温度与时间的严格把控
BOD5的定义明确为“20℃下培养5天的生化需氧量”,因此温度与时间的控制需绝对严格。培养箱温度需稳定在20±1℃,若温度波动超过±1℃,会显著影响微生物活性:温度过高(如22℃)会加速代谢,导致BOD5值偏高;温度过低(如18℃)会抑制活性,导致值偏低。
培养时间需准确为120小时(5天),不得提前或延迟取出培养瓶。培养过程中,培养瓶需保持密封——常用碘量瓶(磨口塞),瓶口用纯水密封(形成水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或瓶内氧气逸出。若密封不严,空气中的氧气会溶解进入水样,导致DO测定值偏高,BOD5结果偏低。
此外,培养箱内的水样需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紫外线会杀死微生物;培养箱需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因温度不均导致局部样品偏差。
空白试验的设置与质量控制
空白试验用于消除稀释水、接种液本身的耗氧影响,操作与样品测定完全一致:取1L稀释水,加入与样品相同量的接种液,培养5天测定DO。空白值(空白试验的BOD5)需≤0.2mg/L——若空白值过高,说明稀释水被污染或接种液含过量有机物,需重新制备稀释水或更换接种液。
平行试验是验证操作重复性的重要手段:每个水样需做2-3个平行样,相对偏差需≤10%。若偏差过大,需检查稀释混合均匀性、DO测定滴定误差或培养瓶密封情况。
质量控制样是确保测定准确性的核心:采用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BOD5理论值200±20mg/L)进行测定,若测定值在180-220mg/L之间,说明系统正常;若超出范围,需排查接种液活性、稀释水营养盐添加量或培养温度波动等问题。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水样检测相关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