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

服务热线:

出口企业如何判断产品是否需要进行REACH检测

三方检测单位 2017-05-13

REACH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是欧盟保障化学品安全的核心框架,覆盖欧盟27国及欧洲经济区(EEA)3国,出口至该地区的企业若未合规,可能面临货物扣押、高额罚款甚至市场退出风险。然而许多企业对“产品是否需做REACH检测”困惑:有的过度合规增加成本,有的忽略要求踩红线。本文结合REACH核心条款,梳理可操作的判断逻辑,帮企业快速理清义务。

第一步:确认产品是否在REACH的“地理与产品范围”内

REACH的适用先看“出口目的地”:仅针对欧盟(德、法、意等27国)及EEA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若出口至美国、东南亚等非欧盟地区,无需考虑。

再看“产品类型”:REACH管控三类产品——物质(纯化学物质,如工业氯化钠)、混合物(两种及以上物质混合,如涂料、胶粘剂)、物品(有特定功能的制成品,如手机、家具、面料)。几乎所有出口欧盟的工业品、消费品都属这三类,仅军火、核材料等少数例外。

比如浙江某企业出口塑料玩具至德国,玩具属“物品”且目的地在欧盟,需进入下一步判断。

第二步:按“产品类型”明确不同合规要求

三类产品的REACH义务差异大,需先给产品“归类”:

1、物质:若生产/进口量≥1吨/年,必须向ECHA(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注册,注册前需做毒理测试、暴露评估;若<1吨,无需注册但需提供SDS(安全数据表)。

2、混合物:无需注册混合物本身,但需为其中“有害物质”(如致癌成分)编SDS并标注警示语;若混合物中某物质年总量≥1吨,该物质的生产商需注册。

3、物品:物品本身无需注册,但需关注“物品中的物质”——若物质“有意释放”(如驱蚊贴的驱蚊成分),或“非有意释放但年总量≥1吨且浓度≥0.1%”(如塑料中的增塑剂),则需注册该物质。

比如出口香薰蜡烛至荷兰,蜡烛中的香精是“有意释放”物质,无论量多少都需注册。

第三步:计算“物质年总量”是否超1吨阈值

REACH的“1吨/年”是注册的关键红线,计算逻辑:某物质年总进口量=单个产品物质含量×年出口总量

举个例子:家具企业出口1000张沙发至法国,每张沙发泡沫含0.002吨邻苯二甲酸酯,年总量=0.002×1000=2吨,超1吨阈值。此时需进一步判断该物质是否“非有意释放”且浓度≥0.1%。

注意:阈值覆盖“同一物质的所有来源”——若同时出口沙发和床垫,两者都含邻苯二甲酸酯,需将总量相加,超1吨仍需合规。

第四步:判断物品中物质是否“有意/非有意释放”

对于“物品”,REACH核心是“物质是否释放”,分两种情况:

1、有意释放:物质被设计成正常使用中释放,如驱蚊贴的驱蚊成分、香味文具的香精。这类物质无论量多少,都需按“物质”注册。

2、非有意释放:并非设计释放,但可能因磨损、老化逸出(如塑料增塑剂、纺织品染料)。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需注册:①年总量≥1吨;②浓度≥0.1%。

比如塑料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浓度0.5%(超0.1%),年总量2吨(超1吨),且非有意释放,则需注册该物质。

第五步:排查是否属REACH“例外/豁免”

并非所有超阈值物质都需注册,常见豁免情况:

· 其他法规覆盖:如医药(EMA管控)、农药(EC 1107/2009管控)、食品添加剂(EC 1333/2008管控),无需重复REACH;

· 低风险物质:如水、氧气等自然物质,或“低关注度物质(SVHC)”但风险可控;

· 低浓度物质:物品中物质浓度<0.1%且非有意释放,无需注册;

· 研发用途:实验室研发用物质年总量<1吨,可申请“研发豁免”。

比如出口“医用消毒棉”属医药产品,受EMA管控,无需REACH检测。

第六步:用ECHA数据库查物质“已注册状态”

若不确定物质是否已被注册,可查ECHA公开数据库:

1、REACH Registration Database:输入物质CAS号或IUPAC名称,查是否已注册及注册企业、用途;

2、SVHC Candidate List:若物质属“高度关注物质(SVHC)”,当物品中SVHC浓度≥0.1%且年进口量≥1吨时,需向ECHA通报;

比如查某增塑剂已被德国企业注册,且用途覆盖“塑料家具填充”,则自己作为下游用户无需再注册,但需确认上游注册覆盖自己的使用场景。

第七步:供应链沟通是“信息基础”

REACH合规需供应链信息传递:

· 向上游要信息:向原材料供应商要SDS、CAS号、物质浓度、注册编号——这些是计算阈值、判断释放情况的基础;

· 向下游传信息:若为原材料供应商,需向客户说明物质合规状态(如“本产品邻苯二甲酸酯已注册,编号XXXX”),帮客户判断成品义务;

比如纺织企业出口面料,若供应商无法提供染料SDS,就无法知道染料浓度,更无法判断是否需REACH检测。

第八步:复杂情况找第三方做“合规评估”

若仍无法判断,或涉及复杂物质(如混合物中多种有害成分),建议找第三方机构:

· 成分分析:用GC-MS、HPLC等技术检测物质成分及浓度;

· 合规评估:机构结合REACH条款、产品类型、出口量,给出“是否需注册/检测”结论;

· 检测报告:若需注册,机构出具符合ECHA要求的毒理测试、暴露评估报告,用于注册申请;

选机构时要确认ISO 17025资质,比如SGS、ITS、TÜV或国内CCIC。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