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低速碰撞与高速碰撞安全测试的技术差异及应用

三方检测单位 2020-09-25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低速碰撞(通常指速度≤15km/h的碰撞)与高速碰撞(速度≥50km/h的碰撞)是汽车安全测试的两大核心场景,前者聚焦财产损失控制与维修经济性,后者关乎乘员生命安全与结构抗撞性。两者在测试目的、工况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且分别服务于汽车厂商的成本优化与法规合规需求。本文将从多维度拆解技术差异,并结合实际场景说明其应用价值。

测试目的:财产保护与生命安全的核心分野

低速碰撞的核心诉求是降低维修成本。现实中80%以上的道路事故是低速场景——停车场追尾、小区变道擦碰,事故本身无人员伤亡,但保险杠、雷达、大灯等部件的损坏会产生高额费用。因此,低速测试主要用于汽车厂商优化维修经济性(如减少易损件更换成本),以及保险公司评估风险(如中保研的“低速碰撞维修经济性”测试)。

高速碰撞的目的则是应对致命事故。当车速超过50km/h,碰撞能量呈平方级增长(1.5吨轿车64km/h时的动能是10km/h时的40倍),足以破坏乘员舱结构。因此,高速测试是法规强制要求(如GB 11551-2014),也是消费者判断车辆安全的关键依据(如C-NCAP五星评级)。

能量管理:分散缓冲与分层吸收的差异

低速碰撞的能量仅能破坏外部件,管理目标是“分散缓冲”——通过保险杠的吸能泡沫、防撞梁的弹性变形,将能量分散到大面积区域,减少单点变形。例如,10km/h正面碰撞时,保险杠的吸能泡沫可吸收50%以上能量,避免翼子板直接变形。

高速碰撞的能量需“分层吸收”:前纵梁、发动机舱的溃缩区吸收70%能量,乘员舱用高强度钢保持刚性。以64km/h正面40%偏置碰撞为例,前纵梁的褶皱设计会逐步溃缩,将加速度控制在20g以内(人体耐受极限约30g),避免乘员头部撞击方向盘。

工况设计:常见事故与极端场景的针对性

低速工况聚焦“高频小事故”,主要包括三类:1、正面全宽(10-15km/h):模拟停车场追尾,测试保险杠、大灯损伤;2、侧面擦碰(5-10km/h):模拟变道接触,测试翼子板、侧裙变形;3、追尾(10-15km/h):模拟被后车撞击,测试后备箱盖、倒车雷达损伤。中保研的低速测试就采用“正面10km/h全宽”和“追尾10km/h”,覆盖最常见的低速场景。

高速工况聚焦“致命场景”,法规要求的核心工况有:1、正面40%偏置(64km/h):模拟与障碍物部分重叠碰撞,验证前纵梁溃缩效率;2、侧面移动壁障(50km/h):模拟被侧面来车撞击,测试B柱强度;3、柱碰(60km/h):模拟撞击电线杆,验证乘员舱局部抗冲击性。这些工况的能量密度高,能有效暴露结构设计缺陷。

设备与传感器:低动能精准与高风险监测的区别

低速测试用“牵引式碰撞台”,通过电机牵引车辆以恒定速度撞击固定壁障,避免高速设备的“过冲”。传感器主要测易损件:保险杠装位移传感器测变形量,雷达用加速度传感器测位移,大灯支架用应力传感器判断裂。某厂商的低速测试中,保险杠内会布10个位移传感器,精确计算修复难度。

高速测试用“高速台车系统”,通过液压驱动将车辆加速到目标速度(误差≤1%)。传感器聚焦乘员保护:假人头部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HIC值(≤1000为安全),胸部装位移传感器测压缩量(≤75mm),安全带装拉力传感器测锁止时间(≤10ms)。C-NCAP的高速测试中,每个假人要装20个以上传感器,覆盖全身体关键部位。

评价指标:维修成本与乘员安全的体系差异

低速评价核心是“维修经济性”:1、直接维修成本(DRC):损坏部件的更换/修复总费用(如保险杠1500元、雷达2000元);2、可修复率:能钣金修复的部件占比(如翼子板可修复比更换省80%);3、电子件损伤率:雷达、摄像头的损坏比例(电子件成本是机械件的3-5倍)。中保研要求维修成本≤1万元为“优秀”,超2万元为“较差”。

高速评价核心是“乘员伤害”:假人伤害值(头部HIC≤1000、胸部压缩≤75mm)、结构完整性(A柱位移≤50mm)、约束系统有效性(气囊20-30ms点爆)。E-NCAP的五星评价要求所有指标均低于临界值,且结构变形在允许范围。

材料与结构:易修复与抗变形的设计策略

低速结构要求“吸能易修复”:保险杠用聚丙烯复合材料(韧性好、回弹率高),防撞梁用铝制(1-2mm厚,变形后可钣金),雷达用“浮动支架”(碰撞时允许小位移,避免断裂)。某合资车的保险杠吸能泡沫密度20kg/m³,刚好吸收10km/h能量,且不会过度变形。

高速结构要求“刚性分层”:乘员舱用1500MPa热成型钢(A、B柱厚3-4mm),前纵梁用“褶皱设计”(预设溃缩点,均匀吸能),车门防撞梁用U型高强度钢(2.5mm厚)。特斯拉Model 3的乘员舱用70%高强度钢,前纵梁8个褶皱能在64km/h碰撞中吸收90%能量。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