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碰撞安全测试中假人传感器的校准流程与标准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2-15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在汽车碰撞安全测试中,假人是模拟人体受伤害的核心工具,而假人身上的加速度、力、位移等传感器则是采集碰撞数据的“神经中枢”——若传感器校准偏差,哪怕1%的灵敏度误差,都可能导致头部加速度数据偏离10g,直接影响车辆安全评级的公正性。因此,假人传感器的校准流程与标准,是确保碰撞测试结果真实有效的“生命线”,它将传感器的性能验证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从源头上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校准前的准备:基础条件与设备核查

校准前需先确认“三个基础”:假人状态、设备资质、环境条件。假人结构需无损伤——比如Hybrid III假人的颈部脊椎若有弯曲,会导致头部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偏差;胸部肋骨若有裂纹,会影响压力传感器的受力传递。设备方面,校准用的振动台、压力机必须有有效的计量认证(如CNAS标志),且在有效期内——比如振动台的加速度精度需≤±0.5%,否则无法校准传感器的灵敏度。

环境控制是常被忽视但关键的环节。传感器对温度、湿度敏感: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30℃时的灵敏度,比20℃时可能高1.5%;湿度超过60%会导致力传感器受潮,绝缘电阻下降至10MΩ以下(标准要求≥100MΩ)。因此校准环境需稳定在温度20±2℃、湿度40%-60%,并通过隔振台隔绝外界振动(如实验室空调的低频振动)。

最后要确认校准方案——不同假人类型(如Hybrid III、THOR)的传感器布局不同,需对应不同的标准:比如THOR假人的颈部扭矩传感器,需遵循SAE J2990标准;Hybrid III的胸部加速度传感器,需参考ISO 13232标准。方案中要明确校准的量程、精度要求、测试点数量(如加速度传感器需测5个点:0g、200g、500g、800g、1000g)。

核心传感器的分项校准:从加速度到力信号的精准匹配

加速度传感器是碰撞测试中最常用的传感器,校准重点在“动态响应”与“线性度”。单轴加速度传感器需用振动台做正弦振动(10Hz-2000Hz),验证在碰撞的高频区间(如100Hz-500Hz)是否不失真;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需用离心台校准静态加速度(如100g、500g),确保三个轴向的灵敏度一致(误差≤±1%)。根据ISO 13232,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误差需≤±2%。

力传感器的校准更侧重“载荷与信号的对应性”。比如假人胸部的压力传感器,需用压力机施加0-5kN的已知力,记录输出电压,绘制“力-电压”曲线——线性度误差需≤±0.5%;腿部的胫骨力传感器需用拉力机模拟轴向力(0-10kN),校准过程中要保持传感器与力的方向一致(偏差≤1°),否则会引入横向力误差(可达5%)。这些校准需遵循SAE J211标准中的“静态校准方法”。

位移传感器(如胸部压缩的线性传感器、头部运动的光学传感器)需关注“分辨率”。线性位移传感器用精密位移平台(精度±0.01mm)模拟胸部压缩(0-150mm),验证传感器对0.1mm微小位移的捕捉能力;光学位移传感器需用旋转平台模拟头部的10°旋转,确保传感器的角度测量误差≤0.5°——这直接影响“头部伤害指数(HIC)”的计算准确性。

系统级校准:传感器与假人系统的协同验证

单个传感器准了,不代表整个系统准——系统级校准要验证“传感器+假人”的协同性。比如假人胸部的加速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需用摆锤以5km/h的速度撞击胸部,同时记录加速度(胸部重心)和压力(胸骨)信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验证两者的比值是否等于假人胸部的有效质量(如Hybrid III胸部有效质量约20kg)——若比值偏离5%以上,说明传感器安装位置有误(如加速度传感器装偏了1mm)。

系统级校准还需验证传感器的安装精度。比如头部加速度传感器需装在假人头部的重心位置(误差≤1mm),若装在重心前方1mm,会导致头部加速度数据偏高8%(碰撞中头部的旋转会放大误差);颈部的扭矩传感器需与脊椎轴线重合(偏差≤0.5°),否则会引入额外的弯曲扭矩(可达10%)。

此外,线缆的影响也不能忽略。碰撞测试中,线缆的松动会导致信号丢失,因此系统级校准需用振动台模拟碰撞的10g振动(持续10ms),检查线缆的连接是否牢固——若振动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波动超过±5mV,需重新固定线缆(用热缩管或环氧树脂胶)。

环境因素的修正:温度与湿度的漂移补偿

即使校准环境稳定,仍需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做补偿。比如某加速度传感器的温度系数是0.02%/℃,若校准当天温度是23℃,而碰撞测试当天温度是28℃,需将传感器的灵敏度乘以(1+0.02%×5)=1.0001,修正温度漂移带来的误差;若湿度超过60%,需将传感器放在干燥箱(40℃,2小时)除湿,否则传感器的绝缘电阻下降会导致信号噪声增大(信噪比从50dB降至30dB)。

振动的影响需用“滤波”解决。校准数据需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500Hz)去除高频噪声——这与碰撞测试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致,确保校准数据与测试数据的一致性。比如某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数据中,1000Hz的噪声信号占比2%,滤波后噪声降至0.5%,符合SAE J211标准的要求。

校准后的验证:重复性与一致性确认

校准后的验证是“最后一道关卡”。首先做“重复性测试”:同一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设备、同一人员、同一环境)测3次,计算变异系数(CV)——根据ISO 5725标准,CV需≤1%。比如某力传感器3次校准的灵敏度分别为2.01mV/N、2.02mV/N、2.01mV/N,CV=0.25%,符合要求;若CV超过1%,说明传感器性能不稳定(如压电陶瓷老化),需更换。

然后做“比对测试”:用两台不同的校准设备(如A振动台与B离心台)测同一传感器,看结果偏差是否≤±1%。比如A台测的灵敏度是10.02mV/g,B台测的是10.04mV/g,偏差0.2%,符合要求;若偏差超过2%,需检查校准设备的计量证书(如A台的振动台是否超期未检)。

最后对比历史数据:将本次校准数据与前3次对比,看灵敏度的年漂移是否≤0.5%。比如某传感器去年的灵敏度是10.00mV/g,今年是10.05mV/g,漂移0.5%,符合要求;若漂移超过1%,说明传感器老化(如压电材料的极化强度下降),需报废。

记录与溯源:可追溯性的核心要求

校准记录是碰撞测试数据的“身份证”,需包含以下内容:假人编号(如HIII-001)、传感器编号(如ACC-005)、校准日期(2024-03-15)、校准设备编号(VIB-002)、环境条件(温度21℃,湿度50%)、校准参数(灵敏度10.02mV/g,线性度0.3%)、校准人员(张三,计量证号JZ-2022-003)、审核人员(李四,高级工程师)。

更关键的是“量值溯源”:校准设备的计量证书需由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证书中需注明“本设备的量值溯源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传感器的校准数据需与国际标准物质(如NIST的加速度标准块)比对,确保量值的一致性。这样,当碰撞测试数据受到质疑时,可通过校准记录追溯到传感器的量值源头,证明数据的可靠性。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