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汽车领域

服务热线:

碰撞安全测试中假人伤害指标的评价体系构建

三方检测单位 2021-02-15

碰撞安全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碰撞安全测试是评估车辆被动安全性能的核心环节,而假人作为“活体替身”,其伤害指标的评价体系直接决定了测试结果的科学性与车辆安全设计的导向性。然而,假人传感器输出的加速度、力、位移等原始数据,需通过系统的体系构建才能转化为对真实人体伤害的有效表征——从指标的生物仿真基础,到临床关联筛选,再到量化标准与权重分配,每一步都需融合生物力学、临床医学与统计分析的多学科逻辑。构建科学的假人伤害指标评价体系,本质是将“假人数据”与“真实伤害”建立精准映射,最终为车辆安全设计提供可量化的改进目标。

假人伤害指标的生物仿真基础

假人伤害指标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假人对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高度仿真。以Hybrid III 50th百分位男性假人为例,其头部采用刚性颅骨壳+聚氨酯泡沫填充,模拟人体颅骨硬度与脑脊液缓冲作用;胸部由铝制肋骨框架+聚乙烯泡沫组成,弹性模量与人体肋骨生物力学特性误差控制在10%以内;骨盆用铸铁材质模拟人体骨盆刚性,内置力传感器测量侧向力。这种设计基于NHTSA人体测量数据库,确保假人动力学响应与真实人体一致——比如头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脑质心位置,直接反映脑与颅骨的相对运动,为HIC指标计算提供基础。

THUMS全人体有限元假人则进一步提升了仿真精度:头部模型包含大脑、小脑、脑脊液等20多个亚结构,材料属性(如大脑剪切模量、脑脊液粘滞系数)均来自人体组织试验。其头部剪切应变指标能精准对应真实脑损伤——应变超过15%时,代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这是传统假人无法捕捉的细节。可见,假人的生物仿真程度,是指标“代表”真实人体的前提。

关键伤害指标的临床关联筛选

指标需与真实人体伤害存在明确临床关联,筛选逻辑是“从事故到指标”。通过分析真实碰撞的临床数据(急救记录、尸检报告),找出与伤害直接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比如头部伤害中,单纯加速度峰值无法反映持续时间的影响,因此开发HIC指标(整合加速度与时间的积分)——HIC15超过1000时,对应重度脑损伤(AIS 4+),这一关联来自临床数据:HIC15≤1000时,95%人群无重度脑损伤。

胸部指标的筛选同样基于临床:真实事故中肋骨骨折(AIS 2)对应胸部压缩量30%,心肺损伤(AIS 3)对应40%,因此胸部压缩量成为核心指标。骨盆侧向力指标则关联髋臼骨折——侧面碰撞中,假人骨盆力超过3kN时,对应真实人体髋臼骨折风险显著增加。而颈部挥鞭伤的NIC指标,是基于临床数据中“颈部屈伸加速度而非扭转”的结论,整合了轴向力与弯矩,更精准反映软组织损伤。

量化标准的生物力学阈值推导

量化标准来自生物力学试验的“伤害阈值”——人体能承受的最大物理量。以HIC15的1000标准为例:志愿者试验显示,HIC15≤1000时无头痛、恶心症状;尸体试验显示,超过1000时出现颅内出血。结合两者,NHTSA将标准定为1000,代表“95%人群安全”。

胸部压缩量40%的标准来自尸体试验:压缩量35%-40%时出现1-2根肋骨骨折(AIS 2),超过40%时多根骨折(AIS 3)。考虑人体肌肉缓冲,标准设定为40%,既覆盖大部分人群,又留安全余量。腿部轴向力10kN的阈值,则来自尸体股骨骨折试验——股骨承受10kN轴向力时会断裂,因此作为标准。

多部位指标的权重分配逻辑

多部位指标需权重分配,依据是真实事故中各部位的“发生率”与“致死率”。比如正面碰撞中,胸部伤害致死率(25%)高于头部(10%),因此胸部权重35%,头部25%;腿部伤害发生率35%,权重20%;骨盆权重20%。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邀请工程师、医生、生物力学专家打分,计算各部位的相对重要性。

侧面碰撞的权重不同:骨盆伤害发生率50%、致死率18%,权重30%;头部致死率15%,权重25%;胸部25%;腹部20%(对应肝脾破裂)。这种“场景适配”的权重,确保体系反映不同碰撞的主要风险。

动态过程的伤害累积整合

碰撞是动态过程,指标需整合时间维度。比如头部HIC指标,通过积分加速度的2.5次方(放大高加速度影响),反映脑损伤的累积作用——10ms峰值80g+50ms持续50g的伤害,远大于瞬间80g的伤害。胸部压缩量则需整合速率:回弹阶段压缩速率超过6m/s时,会加剧肋骨骨折,因此引入CSI指标(CSI=压缩量×(速率/6)),CSI超过16时对应多根骨折(AIS 3)。

颈部NIC指标同样整合动态:挥鞭伤是颈部屈伸运动,NIC=(轴向力/1350)² +(弯矩/57)²,超过1时对应挥鞭伤(AIS 1-2)。这种动态整合,避免了静态峰值的局限性。

碰撞场景的指标体系适配

不同场景需适配不同指标。正面碰撞(ECE R94)的核心指标是HIC15、胸部压缩量、腿部轴向力(10kN)、骨盆力;侧面碰撞(ECE R95)是HIC15、胸部压缩量、骨盆侧向力(6kN)、腹部力(2.5kN);追尾碰撞(FMVSS 301)是颈部NIC、HIC15、胸部压缩量。

适配依据是真实事故伤害分布:正面碰撞腿部伤害发生率35%,因此纳入腿部力;侧面碰撞腹部伤害发生率20%,纳入腹部力;追尾碰撞颈部挥鞭伤发生率60%,因此NIC是核心。例如ECE R95标准中,骨盆力≤6kN(对应髋臼骨折)、腹部力≤2.5kN(对应肝脾破裂),均来自侧面碰撞的临床数据。

试验条件的标准化控制

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决定结果可比性,需严格标准化。ISO 6950规定假人定位:臀部与座椅H点重合,靠背角度25°(±2°),大腿小腿夹角110°(±5°)——若坐姿前移5cm,胸部压缩量会偏高10%。安全带佩戴需符合ECE R16:肩带过肩部中点,腰带贴骨盆,预紧力5kN(±1kN)——若肩带滑到颈部,颈部力会增加200%。

碰撞速度也需标准化:ECE R94正面碰撞速度50km/h(±1km/h),速度差5km/h会导致HIC值增加30%。这些标准化要求,确保不同测试的结果可比,评价体系的结论可靠。

相关服务

暂未找到与碰撞安全测试相关的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