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气

电子电气

服务热线:

纺织品REACH检测中甲醛含量与SVHC检测的关系

三方检测单位 2017-09-16

REACH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REACH法规是欧盟管控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法规,纺织品作为“物品”范畴,其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及释放物质需符合REACH要求。甲醛含量与SVHC(高度关注物质)是纺织品REACH检测的两大关键指标,但企业常混淆两者逻辑——甲醛是附件XVII中的限制物质,侧重“含量超标”风险;SVHC是需通报的高度关注物质,侧重“物质存在”风险。本文结合法规要求与检测场景,解析两者的关联与差异,帮助企业理清应对思路。

REACH法规对纺织品的基础要求

REACH适用于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包括纺织品中含有的化学品。根据REACH第3条,纺织品属于“物品”,需遵守两项核心义务:一是若含SVHC质量分数超0.1%,需向ECHA通报;二是若含附件XVII限制物质(如甲醛),需符合限量要求。这两项义务覆盖了甲醛与SVHC检测的法规基础。

例如,某棉衬衫用含甲醛的防皱整理剂,若甲醛超附件XVII限量,属违反限制要求;若整理剂含某SVHC物质(如致癌固化剂)且含量超0.1%,则需通报ECHA。两者均属REACH检测,但法规依据与目标不同。

需明确的是,纺织品REACH义务并非“二选一”——企业需同时满足限制物质(甲醛)限量与SVHC通报要求,两者共同构成欧盟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纺织品中甲醛的来源与REACH管控逻辑

甲醛在纺织品中的来源主要是功能助剂:一是防皱/防缩整理剂(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通过交联纤维实现抗皱,但会缓慢释放甲醛;二是印染助剂(如固色剂Y、粘合剂),部分以甲醛为原料或含残留;三是涂层材料(如PVC涂层),其粘合剂可能释放甲醛。

甲醛的危害是管控核心:短期接触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引发红肿瘙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被IARC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因此REACH附件XVII第20条专门限制纺织品甲醛含量。

附件XVII按用途设限量:婴儿纺织品(尿布、内衣)≤20mg/kg;直接接触皮肤(衬衫、床单)≤75mg/kg;非直接接触(外套、窗帘)≤300mg/kg。测试用EN ISO 14184系列方法(水萃取或蒸汽吸收),确保结果准确。

SVHC的定义及纺织品中的常见类型

SVHC指具有CMR(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PBT(持久、生物累积、有毒)或vPvB(高持久、高生物累积)特性的物质。根据REACH第7条,物品中SVHC超0.1%需通报ECHA。

纺织品中常见SVHC包括: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用于塑料涂层增塑剂)、多环芳烃(PAHs,来自染料或沥青纤维)、重金属化合物(铅、镉,来自印染助剂)、全氟化合物(PFCs,用于防水整理)。这些物质虽不直接释放甲醛,但可能与甲醛产生间接关联。

需注意的是,SVHC清单动态更新(截至2024年超230种),企业需持续关注更新,避免使用新增SVHC物质。

甲醛与SVHC的间接关联:物质释放与前体关系

虽甲醛未入SVHC清单,但两者有间接关联。一方面,部分SVHC降解或使用时会释放甲醛——例如,某含甲醛的氨基树脂(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若被列SVHC,其在纺织品中会释放甲醛,导致甲醛超标;另一方面,甲醛是某些SVHC的前体——例如,某SVHC物质(甲醛与苯酚缩聚物)以甲醛为原料,企业使用该缩聚物时需关注甲醛释放量。

典型案例:某企业用含“甲醛-苯酚树脂”(假设列SVHC)的粘合剂生产窗帘,树脂释放的甲醛使窗帘甲醛达400mg/kg(超非直接接触限量300mg/kg)。此时企业需同时处理甲醛超标(换助剂)与SVHC存在(通报ECHA)的问题。

这种间接关联要求企业建立“关联思维”,避免因忽略两者关系引发合规风险。

甲醛含量与SVHC检测的目标差异

甲醛检测核心是“定量限制”——测试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或释放量),判断是否符合附件XVII限量。结果是“数值”(如15mg/kg、80mg/kg),结论为“符合”或“不符合”。例如婴儿纺织品甲醛30mg/kg,即判定不符合。

SVHC检测核心是“物质存在”——筛查纺织品是否含SVHC,若存在且超0.1%需通报。结果是“有/无”某SVHC及含量占比。例如T恤含DEHP(邻苯二甲酸酯,SVHC)0.15%,需向ECHA通报。

两者测试标准也不同:甲醛用EN ISO 14184系列,SVHC则按物质类型选标准(如邻苯二甲酸酯用EN ISO 13913,PAHs用ISO 16000-30)。

实际检测中两者的协同验证逻辑

实际检测中,甲醛与SVHC常需协同验证,避免单一检测遗漏风险。例如,企业发现产品甲醛超标(婴儿纺织品30mg/kg),需排查原因:是来自普通助剂,还是含SVHC的树脂?若源于SVHC树脂,则需同时处理甲醛超标(换助剂)与SVHC存在(通报)问题。

反之,若SVHC检测发现含释放甲醛的SVHC物质,需同步测甲醛含量——例如沙发面料含SVHC“甲醛-脲树脂”,需测甲醛释放量是否超非直接接触的300mg/kg限量。若释放量超标,即使SVHC未超0.1%,产品仍不符合REACH。

协同验证的关键是“追根溯源”:通过甲醛检测发现异常,用SVHC检测定位来源;通过SVHC检测发现风险物质,用甲醛检测确认其释放的甲醛是否超标。这种逻辑能全面覆盖风险,避免“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另一个”。

企业应对时的共同注意事项

第一,供应链信息收集是基础。企业需要求供应商提供两项信息:一是原料甲醛含量检测报告,二是原料SVHC声明(或检测报告)。例如向助剂供应商索要“防皱剂甲醛含量10mg/kg”和“不含SVHC声明”,确保原料无风险。

第二,优先选低风险原料。企业应选无甲醛/低甲醛助剂(如水性聚氨酯防皱剂)、不含SVHC的原料(如无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例如童装企业用“生物基防皱剂”(无甲醛、无SVHC),可同时避免两类风险。

第三,建立定期检测机制。企业需按产品类型制定检测计划:婴儿纺织品每批测甲醛与SVHC;成人纺织品每季度测一次。检测单位需获CNAS或CMA认证,确保结果权威。

第四,保留完整文档记录。企业需保留检测报告、供应链声明、通报记录至少10年,应对欧盟抽查。例如被海关抽查时,需提供甲醛检测报告(符合20mg/kg)和SVHC报告(无超标物质),证明合规。

相关服务

关于微析院所

ABOUT US WEIXI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微析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数家国内检测、检验(监理)、认证、研发单位,1家欧洲(荷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以及19家国内分支机构。微析研究所拥有35000+平方米检测实验室,超过200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光谱、能谱、质谱、色谱、核磁、元素、离子等测试服务)、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致力于化学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微析研究所是先进材料科学、环境环保、生物医药研发及CMC药学研究、一般消费品质量服务、化妆品研究服务、工业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保证服务的全球检验检测认证 (TIC)服务提供者。微析研究所提供超过25万种分析方法的组合,为客户实现产品或组织的安全性、合规性、适用性以及持续性的综合检测评价服务。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十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服务众多客户解决技术难题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技术报告

每年出具十余万+份报告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微析·国内大型研究型检测单位
首页 领域 范围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