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放检测国六标准具体要求及实施细则解读
排放检测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国六标准是我国当前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分为《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两大体系,核心目标是降低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及颗粒物(PM)排放,并强化实际行驶排放控制与车载诊断系统(OBD)要求。本文将从阶段划分、限值要求、检测方法、合规流程等维度,详细解读国六标准的具体细则,帮用户理清关键合规要点。
国六标准的阶段划分及实施时间
国六标准分a、b两个阶段逐步推进,时间节点因车型而异。轻型车(总质量≤3.5吨,如乘用车、微型货车)方面,国六a阶段于2020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要求所有新生产车型必须符合;国六b阶段于2023年7月1日生效,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提前至2019年实施。重型车(总质量>3.5吨,如卡车、客车)的国六a阶段为2021年7月1日,国六b阶段为2024年7月1日。
两个阶段的核心差异在于排放限值严格程度:国六b的NOx限值比a阶段降低约30%,PM限值降低约33%,同时新增了“实际行驶排放(RDE)”的强制要求——国六a阶段RDE仅需“符合性验证”,国六b阶段则需“强制达标”,即实际道路排放不得超过限值的1.5倍(部分污染物为1.2倍)。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时间针对“新生产车型”,已上牌的国五及以下车辆仍可正常使用,但在转入部分限迁城市时可能受限制(如北京要求转入车辆需符合国六b标准)。
轻型车与重型车的排放限值差异
国六标准对轻型车与重型车的排放限值采用不同体系:轻型车以“每公里排放质量(mg/km)”为单位,重型车以“每千瓦时排放质量(g/kWh)”为单位(因重型车需考虑发动机负载)。
轻型车国六a阶段限值:CO为700mg/km,HC+NOx为100mg/km,PM为4.5mg/km;国六b阶段进一步收紧至CO 500mg/km、HC+NOx 60mg/km、PM 3.0mg/km。对比国五标准(CO 1000mg/km、HC+NOx 120mg/km、PM 5.0mg/km),国六b的CO限值下降50%,HC+NOx下降50%。
重型柴油车国六a阶段:NOx为0.46g/kWh,PM为0.01g/kWh;国六b阶段NOx降至0.16g/kWh(下降65%),PM保持0.01g/kWh,但新增了“颗粒物数量(PN)”限值——国六b要求PN≤1×10¹¹个/kWh,针对柴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进行更严格控制。
WLTC循环与RDE测试的具体要求
国六标准最大的变化是用“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替代原有的“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并新增“实际行驶排放(RDE)”测试,两者共同构成“实验室+实际道路”的双重考核。
WLTC循环更贴近真实驾驶:包含低速(0-56km/h,占23%)、中速(56-76km/h,占29%)、高速(76-97km/h,占28%)、超高速(97-120km/h,占20%)四个工况,总时长1800秒(NEDC为1180秒),涵盖更多加速、减速及高速工况,能更准确反映车辆实际排放水平。
RDE测试要求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需覆盖“城市、郊区、高速”三种工况:城市工况平均速度≤40km/h、最大速度≤60km/h;郊区工况平均速度40-80km/h、最大速度≤100km/h;高速工况平均速度80-120km/h、最大速度≤120km/h。每种工况的行驶时间不得少于总时间的10%,且测试过程中需记录GPS、温度、湿度、海拔(≤1500米)等参数,确保数据真实性。
若RDE测试结果超过限值的1.5倍(国六b阶段为1.2倍),则车辆无法通过认证。例如,某轻型车国六b的NOx限值为35mg/km,RDE测试结果需≤42mg/km(35×1.2)才算合格。
国六OBD系统的强化监测规则
国六标准对OBD系统的要求远严于国五,核心是“全生命周期监测”,确保排放控制装置(如EGR、SCR、GPF)始终正常工作。
监测范围扩大:国六OBD需监测10类以上部件,包括发动机燃烧状态、氮氧化物传感器、颗粒物捕集器(GPF)、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等。以GPF为例,OBD需实时监测其“颗粒物累积量”,当累积量达到厂家设定的阈值(如10g)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再生”(通过提高排气温度至600℃以上,燃烧GPF内的颗粒物);若再生失败(如连续3次无法完成),OBD需立即点亮故障报警灯(MIL),并存储故障码(如P244B:GPF堵塞)。
数据存储与报警要求:故障码需至少存储400天,报警灯需在故障发生后10秒内点亮,不得延迟;车辆行驶时,OBD需持续向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传输排放数据,便于检测单位读取。
汽车排放合规的认证流程
企业要生产国六车型,需通过“型式检验+生产一致性检查+环保信息公开”三大环节:
第一步是型式检验:企业向生态环境部提交《机动车环保型式批准申请书》,附上样车的技术参数(如发动机排量、最大功率)、排放控制装置清单(如EGR阀型号、SCR催化剂类型)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的测试报告(需覆盖WLTC、RDE、OBD等项目)。通过后,企业获得《机动车环保型式批准证书》,这是生产国六车的“准生证”。
第二步是生产一致性检查:企业每季度需从生产线抽取1-3辆整车,送第三方机构做排放测试,结果需在型式检验值的±10%以内(如型式检验的CO值为500mg/km,抽测值需在450-550mg/km之间)。若不合格,企业需召回该批次车辆整改,并向生态环境部提交《生产一致性整改报告》。
第三步是环保信息公开:企业需在车辆尾部贴“环保信息标签”,注明排放标准(如“国六b”)、污染物排放值(如CO 500mg/km)及生产企业名称;同时在生态环境部官网公开车辆的环保信息,便于消费者查询。
排放检测的现场操作细节
车主或企业进行国六排放检测时,需注意以下操作要点,避免检测失败:
预检准备:检测前需将车辆预热至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用OBD读取水温数据),关闭空调、大灯、音响等用电设备,轮胎气压调整至厂家规定值(如2.5bar),油箱油量保持在1/4-3/4之间(避免燃油不足影响测试)。
设备校准:检测单位需提前用标准气体校准尾气分析仪——零点校准用高纯氮气(CO、HC、NO浓度为0),跨度校准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如CO 1000ppm、NO 500ppm),确保分析仪误差≤±5%。若校准不合格,需更换设备或维修后重新检测。
测试流程:轻型车需按照WLTC循环进行台架测试,驾驶员需严格遵循循环曲线(如加速时踩油门的力度、减速时的制动时机);重型车需进行“发动机台架测试(ESC)”,模拟不同负载(如50%、75%、100%负荷)下的排放。RDE测试需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固定在车辆后备箱,实时采集尾气数据,测试过程中不能刻意规避拥堵路段(如绕开市中心)。
结果判定:若某污染物排放值超过限值的10%(如国六b的CO限值500mg/km,测试值550mg/km),则判定为不合格,需维修后重新检测。
常见认知误区的澄清
误区1:“国五车可以通过改装升级国六”——不行。国六的排放控制是“系统工程”,需要发动机、排气系统(如GPF、SCR)、ECU软件的协同设计,改装仅更换某一部件(如加GPF)无法满足所有限值要求,且私自改装会导致OBD报警,无法通过年检。
误区2:“国六车不需要做RDE测试”——不对。国六b阶段的轻型车必须强制做RDE测试,即使实验室测试(WLTC)合格,若RDE结果超标,仍无法通过认证。
误区3:“OBD报警后车辆不能开”——可以开,但需尽快维修。OBD报警说明排放控制装置故障,若长期不维修,会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还可能损伤发动机(如GPF堵塞会增加排气阻力,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升高)。
误区4:“国六车的年检项目和国五一样”——不一样。国六年检新增了“OBD检查”和“GPF检查”:检测单位会读取OBD的故障码,若有未清除的故障(如P244B),直接判定不合格;同时检查GPF是否有破损或缺失,若缺失则视为排放造假。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