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氯漂色牢度测试在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的标准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相关服务热线: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地图服务索引: 服务领域地图 检测项目地图 分析服务地图 体系认证地图 质检服务地图 服务案例地图 新闻资讯地图 地区服务地图 聚合服务地图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参考。如需专业数据支持,可联系在线工程师免费咨询。
耐氯漂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中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泳池泳衣、医用布、酒店纺织等需接触氯漂场景的产品质量。它衡量织物在含氯漂白剂作用下保持色泽的能力,其测试标准的统一与规范,是企业把控产品耐用性、消费者选择可靠产品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标准体系、测试原理、操作关键等维度,拆解耐氯漂色牢度测试的核心标准要求。
耐氯漂色牢度的基本概念
耐氯漂色牢度指纺织品接触含氯漂白剂(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后,抵御颜色脱落或变浅的能力。氯漂的核心是利用氯的氧化性去除污渍,但次氯酸(HClO)会攻击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如双键、氨基),破坏其结构导致褪色;同时,氯还可能氧化纤维(如棉纤维素),间接降低色牢度。对于频繁接触氯的纺织品(如泳池装备、消毒布),这一指标直接决定产品使用寿命——若色牢度过低,多次氯漂后会出现明显泛黄、掉色,影响外观与使用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染料的耐氯性差异显著: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的耐氯性较好,而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易被氯氧化,因此此类染料染制的纺织品需重点测试耐氯漂色牢度。
常见的国际标准体系
目前全球耐氯漂色牢度测试主要遵循三大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AATCC协会、中国国家标准(GB)。ISO 105-E0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氯漂色牢度(家庭和商业洗涤)》是基础通用标准,适用于大多数纺织品的日常氯漂场景;AATCC 188《耐氯化水色牢度》专为泳池纺织品设计,模拟高氯、长期浸泡环境;中国GB/T 8433-2008等效采用ISO 105-E03,是国内纺织企业的常规检测依据。
三者的核心差异在于适用场景:ISO 105-E03针对家庭/商业的低浓度氯漂(有效氯50mg/L),AATCC 188针对泳池的高氯环境(有效氯100mg/L),GB/T 8433则对齐ISO,满足国内市场的通用需求。
测试原理与核心参数
所有标准的测试原理均为“模拟实际氯漂环境,通过控制变量观察变色/沾色”,但核心参数(试液浓度、温度、时间、pH)因标准而异。以ISO 105-E03为例,试液为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50mg/L,温度30℃±2℃,时间30分钟,pH9.0±0.2——pH值是关键:过高会降低次氯酸活性,过低则增强氧化性,偏差0.5即可能导致结果不准。
AATCC 188的参数更严格:有效氯100mg/L,温度25℃±2℃,时间延长至4小时,pH7.5±0.5,这是因为泳池纺织品长期浸泡在氯水中,需模拟累积效应;而GB/T 8433的参数与ISO完全一致,确保与国际标准接轨。
试样的制备要求
试样制备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ISO 105-E03要求试样为100mm×40mm的矩形,每批需准备2块(经向、纬向各1块),并贴合多纤维贴衬(如ISO 105-F10,含棉、羊毛、尼龙等6种纤维)——贴衬用于评估沾色情况。AATCC 188的试样大小相同,但需额外准备空白贴衬,用于对比沾色程度。
需注意:有方向性的织物(如斜纹布)需沿经、纬向各取试样,避免因纤维排列导致的测试偏差;试样边缘需修剪整齐,防止勾丝破坏织物结构,影响色牢度。
测试操作的关键步骤
测试操作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以ISO 105-E03为例:第一步配制试液——用去离子水稀释次氯酸钠至有效氯50mg/L,用氢氧化钠调pH至9.0±0.2;第二步浸渍——将试样浸入试液(浴比50:1,即1g试样用50mL试液),30℃下搅拌1分钟,静置29分钟(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第三步洗涤——取出试样用流动水冲10分钟,再用5g/L肥皂液(40℃)洗5分钟;最后晾干——需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60℃以下低温烘干,避免高温加速染料分解。
操作中的禁忌:避免光照(紫外线会增强氯的氧化性)、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试样(手上的油脂会污染试液)、严格控制搅拌速度(过快会破坏织物结构,过慢则试液分布不均)。
评定方法与等级标准
测试后需评定“变色”(试样本身颜色变化)和“沾色”(贴衬织物的颜色转移)。变色用ISO 105-A02灰度卡评级(1-5级,5级最好),沾色则对每个贴衬纤维单独评级。例如,AATCC 188的评定用AATCC灰度卡,其对细微颜色差异的区分更敏感;而ISO的灰度卡更通用。
等级要求因产品而异:泳池纺织品需符合AATCC 188的“变色≥4级、沾色≥3级”;医用布需ISO 105-E03的“变色≥3.5级”;儿童纺织品的要求更严,变色需≥4级,确保安全耐用。
不同纺织品的标准差异
不同用途的纺织品,标准要求不同。泳池泳衣选AATCC 188——模拟泳池高氯环境;医用消毒布选ISO 105-E03——对应医院低浓度氯漂;酒店窗帘选GB/T 8433——满足酒店高频洗涤需求。以儿童泳衣为例,不仅需通过AATCC 188的变色≥4级,还需额外测试“耐汗渍色牢度”,确保多场景下的耐用性。
常见不符合项与规避措施
测试中常见的问题:试液浓度不准(如次氯酸钠稀释过量,导致有效氯不足)、温度超标(如ISO要求30℃,实际用了35℃,增强氧化性)、pH偏差(如调至8.5,低于标准的9.0,导致结果偏严)。
规避方法:定期校准pH计、分光光度计(测有效氯浓度);用恒温水浴控制温度;严格按标准配方配制试液;试样制备前检查设备清洁度(避免残留氯污染)。例如,若试液有效氯浓度高了0.5倍,测试后的变色等级会下降1级,直接导致产品不合格——因此每一步都需“精准到小数点后一位”。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