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国标GB/T 31484与GB/T 31485的差异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21 0
GB/T 31484的核心是评估动力蓄电池的“即时电性能”,即电池在特定条件下的电参数表现,直接关联车辆的动力输出、续航能力及环境适应性。例如,电池的常温容量决定了满电续航里程,低温功率决定了冬季启动能力,功率密度决定了加速性能——这些参数是电池“能不能用”的基础。
GB/T 31484的核心是评估动力蓄电池的“即时电性能”,即电池在特定条件下的电参数表...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固态电解质电池的界面阻抗测试要点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20 0
固态电解质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潜力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方向,但界面问题(接触不良、电荷积累、副反应)仍是性能瓶颈,界面阻抗直接影响离子传输效率与循环寿命。精准测试界面阻抗需掌握多环节要点,本文从来源解析、样品制备、方法选择等维度展开,为测试实操提供指引。
固态电解质电池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潜力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方向,但界面问题(接触不良...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的长期性能测试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9 0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成为动力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但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面稳定性是制约其长期服役的核心瓶颈。界面处的副反应、阻抗增长、锂枝晶生长等问题,会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寿命缩短。因此,在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针对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的长期性能测试,是验证其实际应用可行性的关键环节...
固态电池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成为动力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但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化成工艺对初始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9 0
化成工艺是动力电池从“组件”到“功能电池”的关键激活步骤,其通过控制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引导电池内部正负极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同时激活活性物质。而初始性能测试(如初始容量、直流内阻、电压一致性等)是评价动力电池出厂品质的核心指标,化成工艺的微小波动都可能导致这些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化成工艺是动力电池从“组件”到“功能电池”的关键激活步骤,其通过控制电流、电压、温度等参...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充电桩兼容性对快充性能测试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8 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渗透,动力电池的快充性能已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之一,而快充性能测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多数测试环节往往聚焦于电池本身的电化学特性,却忽略了充电桩兼容性这一关键变量——快充本质是电池与充电桩的协同过程,桩的电压电流输出、通信协议、功率稳定性等特性,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渗透,动力电池的快充性能已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之一,而快充...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充放电效率测试的环境条件要求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8 0
充放电效率是动力电池能量转换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电池续航、寿命及系统能效。在测试过程中,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会通过影响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速率、离子迁移效率甚至副反应发生概率,导致测试数据出现偏差。因此,明确充放电效率测试的环境条件要求,是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前提,也是动...
充放电效率是动力电池能量转换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电池续航、寿命及系统能效。在测...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倍率性能测试的不同放电倍率选择依据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倍率性能是衡量动力电池在不同电流下放电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加速、储能系统峰值功率输出等实际场景的表现。在倍率性能测试中,放电倍率的选择并非随意设定,需结合电池应用场景、类型特性、测试目标及材料体系等多维度因素综合考量——合理的倍率选择能精准反映电池真实性能,反之则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离实...
倍率性能是衡量动力电池在不同电流下放电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加速、储能系统峰...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恢复能力的测试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低温环境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短板”,不仅会引发即时续航衰减,更会考验电池在温度回升后的容量恢复能力——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用户使用体验及整车可靠性。冬季车辆静置后续航能否“回温”、反复低温循环后性能是否稳定,都依赖科学的容量恢复能力测试。本文从机制解析、指标定义到测试流程,系统拆解低温环...
低温环境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短板”,不仅会引发即时续航衰减,更会考验电池在温度回升后的容量...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低温启动性能测试的温度区间设定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动力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可靠性,低温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率下降、内阻升高、可用容量骤减,甚至无法正常启动车辆。而低温启动性能测试中,温度区间的设定是核心环节——它不仅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实用性,更直接关联到电池对实际用户场景的适配性。本文将从需求逻辑、标准参考、化学体系...
动力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可靠性,低温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低温加热系统对启动性能测试的辅助作用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动力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是电动车辆冬季可靠性的核心指标,而低温环境下电解液黏度增加、离子迁移速率下降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启动时的电流输出与电压响应。在性能测试中,单纯低温环境构建难以还原“加热-启动”的动态场景,低温加热系统通过精准温度控制、动态热补偿及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动,成为提升测试真实性与...
动力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是电动车辆冬季可靠性的核心指标,而低温环境下电解液黏度增加、离子迁...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均衡性测试要点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串联电池组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形式,其电压均衡性直接关系到电池组的循环寿命、能量利用率及安全可靠性。电压不均衡会导致部分电池过充/过放,加速老化甚至引发热失控,因此电压均衡性测试是动力电池性能验证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测试实践,从初始校准、环境控制、设备选择、工况覆盖等维度,系统梳理串联电...
串联电池组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形式,其电压均衡性直接关系到电池组的循环寿命、...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确定度评定对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7 0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测试结果直接关系产品质量与用户安全。然而,测试结果并非绝对“精准”——温度波动、设备精度偏差、操作差异等因素会让结果产生“波动”。不确定度评定作为量化测试结果“可信范围”的工具,通过系统分析误差源、计算误差区间,让测试结果从“单一数值”变为...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测试结果直接关系产品质量与用...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静置时间对OCV测试数据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6 0
开路电压(OCV)是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联SOC(荷电状态)、SOH(健康状态)等关键参数的准确性。然而OCV测试的前提是电池达到电化学平衡,而“静置时间”正是让电池从充放电后的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关键变量。过短或过长的静置时间都会导致OCV数据偏差,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这一...
开路电压(OCV)是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联SOC(荷电状态)、SOH(...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老化程度电池的性能衰减测试对比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6 0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衰减直接影响车辆续航、动力输出与使用安全。不同老化程度的电池在容量保持、功率输出、低温适应性及安全风险等方面的衰减规律差异显著,通过系统测试对比这些差异,能为电池梯次利用、残值评估及维护策略制定提供关键支撑。本文围绕不同老化程度电池的性能衰减特性,从老化界定、容...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衰减直接影响车辆续航、动力输出与使用安全。不同老化...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对循环性能的测试分析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5 0
电解液是动力电池的“血液”,其性能直接决定电芯的循环寿命、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而电解液添加剂作为“点睛之笔”,通过调控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优化离子传输效率或提升安全边界,成为改善循环性能的核心手段。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循环性能(如容量保持率、循环寿命)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指标,因此系统测试分析不同添...
电解液是动力电池的“血液”,其性能直接决定电芯的循环寿命、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而电解液添加...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型号隔膜对电池耐穿刺性能测试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5 0
动力电池隔膜作为“正负极之间的防火墙”,既需保障离子自由传导,又要隔绝正负极物理接触,其耐穿刺性能直接关联电池安全——极片毛刺、生产碎屑等内部异物易引发穿刺,导致短路甚至热失控。不同型号隔膜因材质、结构、工艺差异,在耐穿刺测试中的表现差异显著,这既是电池企业选型的核心考量,也是行业优化隔膜设计的关键...
动力电池隔膜作为“正负极之间的防火墙”,既需保障离子自由传导,又要隔绝正负极物理接触,其...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充放电截止电压对容量测试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4 0
动力电池的容量性能是评估其质量与适用性的核心指标,而充放电截止电压作为测试过程中的“闸门”,直接决定了容量计算的起点与终点。不同的截止电压设置,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出现5%~20%的偏差,甚至引发对电池性能的误判——过高的截止电压可能带来虚假高容量,过低则会低估实际性能,还可能损伤电池寿命。本文将从截止...
动力电池的容量性能是评估其质量与适用性的核心指标,而充放电截止电压作为测试过程中的“闸门...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倍率下电池效率变化的测试规律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4 0
动力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而不同充放电倍率(C-rate)下的效率变化规律,直接决定了电池在快充、高功率输出或长期储能等场景中的适用性。倍率测试通过模拟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能量流动,揭示效率随电流强度的演变逻辑——从低倍率的近理想转化,到高倍率的极化损失,每一组数据都对应着电池内...
动力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而不同充放电倍率(C-rate)下的效...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不同BMS算法对性能测试数据采集的影响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2 0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是验证电池安全性、可靠性与一致性的核心环节,而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神经中枢”,其算法设计直接决定了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数据的采集质量。不同BMS算法在信号处理、噪声抑制、动态响应等维度的差异,会对容量测试、功率密度测试、热管理测试等场景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结合具体测试场...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是验证电池安全性、可靠性与一致性的核心环节,而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中一致性测试对电池组应用的重要性
三方检测单位 2020-10-12 0
动力电池组由多节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其性能并非单体性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高度依赖各单体在容量、内阻、电压等关键参数上的匹配度——这种匹配度即为“一致性”。一致性测试作为评估单体参数匹配度的核心手段,直接决定了电池组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动力电池从单体到组应用过程中不可跳过的关键环节。
动力电池组由多节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其性能并非单体性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高度依赖各单体...